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如图是某实验中学在实验室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请据...

如图是某实验中学在实验室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湿棉絮包裹小鱼头部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的目是___

(2)通常使用___倍(填“低”或“高”)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在视野中发现了一些血管和血流方向(见图乙),其中血管C是___,血管A是___

(3)若某同学想把C处血管移至视野中央仔细观察,则应将培养皿向___(方向)移动。

(4)血液在A、B、C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方向是: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保持小鱼能够正常呼吸 低 毛细血管 静脉 下 B→C→A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B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A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C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以及识别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不需要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因此用低倍镜即可。C血管管腔细小,其中的红细胞成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B血管的血液有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A血液有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C毛细血管位于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4)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规律为: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B动脉→C毛细血管→A静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1是小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以看出,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______,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图2中的___段表示小肠,小肠内含有的消化液有___

(3)图2中,表示淀粉消化的曲线是___,其彻底消化的产物是___

(4)小肠___壁和___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因此,我们要在山上多栽树。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加快规划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对突破三条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

(1)“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水多它能吞,水少它能吐。”___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2)绿色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___区吸收水分,经___运输水分,再通过叶片上的___散失水分。

(3)森林有天然“氧吧”之称,是因为绿色植物通过___这一生理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___”。

(4)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导致山体滑坡、水土流失,说明森林在___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雨后,森林里会长出蘑菇,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

 

查看答案

比较图中的四种单细胞生物,并回答问题:

(1)C与其他三种生物相比,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__

(2)B与A相比,B属于植物,是因为在细胞结构上,B具有___,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___,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3)C与D相比,C靠___方式繁殖后代,D靠产生___繁殖后代,还能进行出芽生殖。

(4)图中的___(填字母)能够以水中的细菌作为食物,具有净化污水的作用;酒的酿造离不开图中的___

(5)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查看答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调查当地环保状况,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

B. 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

C. 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 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

 

查看答案

医院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发生的角度分析,是为了(  )

A. 使用方便 B. 保护易感者

C. 切断传播途径 D. 控制传染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