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据图回答: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下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

据图回答: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下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不同物像,请据图回答:

(1)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图中的[___]____;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填字母)。

(2)若视野②是使用目镜10×和物镜10×的组合来观察,则该物像被放大______倍,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3)图中①~④是该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______

(4)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b 物镜 e 100 右下方 ③④①② 细胞壁 液泡 【解析】 图中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 (1)使用显微镜观察,为防止物镜压坏标本,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图b物镜;准焦螺旋可以升降镜筒和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升降幅度较大,细准焦螺旋升降幅度较小。因此,在视野中已经找到物像,但物像不清晰,应调节e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是“10×”和“10×”,放大倍数是100倍。因此,这些细胞被放大了10×10=100倍。由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在显微镜下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当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时,移动玻片应与玻片的位置一致,即当玻片位于视野的右边时,只有向右移动玻片时,物像正好向左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③图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只有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才能使得物像到达视野的中央。 (3)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下方 ③,先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这样可以看到模糊的物像 ④,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可以看到被放大了的物像 ①。此时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 ②。因此图中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③④①②。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和液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用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用黑色塑料袋遮光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

(2)该实验中,叶片的b 、c两处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____

(3)步骤⑦中a、c相互对照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_____

(4)该实验可以说明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查看答案

下图为细胞的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回答:

(1)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____

(2)乙细胞与甲细胞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是_____(填序号)。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桃子里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

(4)甲乙两细胞共有的能量转化器为_____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起作用的物质位于[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_____的过程,④表示细胞_____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_____

(2)与玉米植株的结构层次相比,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多了_____

(3)请写出出玉米的结构层次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常见的几种植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以上植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_____,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_____,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_____

(2)油松与向日葵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_____,但向日葵的种子有_____,包被着,油松的种子是_____ 的,没有_____包被.

(3)肾蕨已经出现了_______________等器官,但它的生殖过程离不开_____,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查看答案

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气体A、C是通过叶表皮的_____进出的。

(2)若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A物质是_____B是_____C是_____;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写出该生理活动的反应式:______

(3)在植物体内水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