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我校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 “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

我校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 “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将20只黄粉虫幼虫放入纸盒中央,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处和明亮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次,并得到以下的数据,试分析回答。

时间

(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暗

13

12

15

17

16

17

18

19

18

19

明亮

7

8

5

3

4

3

2

1

2

1

 

(1)根据问题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

(2)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__

(3)用20只黄粉虫而不是1只做实验,其目的是_____

(4)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_____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5)实验结束后,用过的黄粉虫幼虫怎样处理?_____

(6)如果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需要给黄粉虫提供__________两种环境,以形成对照实验。

(7)某组同学发现实验现象:阴暗处的黄粉虫并没有比明亮处的多得多,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______

 

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有影响 光照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平均值 放回大自然 干燥 湿润 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对比不够强烈;环境噪声比较大;黄粉虫还没适应环境就开始记录;桌子震动比较大等;明亮处有食物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有影响。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3)不能用1只黄粉虫幼虫,如果只用1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黄粉虫幼虫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20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黄粉虫幼虫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4)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实验组并计算平均值,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因此,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5)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黄粉虫放回大自然。 (6)如果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湿度,要给黄粉虫幼虫提供干燥和湿润两种环境。 (7)假如阴暗处的黄粉虫并没有比明亮处的多得多,原因可能是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对比不够强烈;环境噪声比较大;黄粉虫还没适应环境就开始记录;桌子震动比较大等;明亮处有食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 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都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生态瓶1号

4

12

小鱼存活8天

生态瓶2号

4

8

小鱼存活6天半

生态瓶3号

4

4

小鱼存活3天半

生态瓶4号

4

2

小鱼第二天上午死亡2条,第2天下午死亡2条

生态瓶5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1)小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池水、沙子中的_____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动物就可能死亡。

(3)由生态瓶1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填写“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4)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查看答案

细胞是构成“生命大厦”的基石,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 细胞是如何构成生物体,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1)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多细胞生物大多始于一个细胞二受精卵,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使细胞______,通过_______产生各种组织,进而形成器官等,构成完整的生物体。

(2)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细胞内的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细胞膜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其作用是_____

(3)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其场所是_____。这些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植物叶片细胞中的_____,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在_____指挥和控制下进行,其内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_____,包含了指导生物发育和遗传、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5)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这说明_____

 

 

查看答案

图甲是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所使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镜放大倍数是10×,两个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40×.据图回答:

1)某同学在观察装片前首先进行对光:转动[     ]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调整光圈,再然后转动[     ]     ,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2)对光成功后,这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洋葱鳞片也表皮临时装片的情况,视野中出现的“8”较圆、边缘很黑、内部无其他结构,所以8很可能是     。视野中的“9”是看到的一些细胞,若要将视野中的物像“9”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

3)若物像模糊不清,可转动图甲中的[     ]     使物像更清晰。

4)某同学先用10×的物镜进行观察,再用40×的物镜进行观察,看到的视野如AB所示,其中     是用40×的物镜看到的视野。

 

查看答案

如图为草履虫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履虫摄入氧和二氧优碳都通过图中标号______示结构完成,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是通过图中标号______所示结构完成。

(2)草履虫结构简单,属于______生物,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000个细菌, 说明它对污水有一定的______作用。

(3)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______产生新的草履虫。

(4)请你举草履虫以外的其他单细胞生物的例子______ (至少两种)

(5)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两个载玻片(如下图),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相互连通:

②在甲的右侧培养液边缘滴一小滴盐水;在乙的右侧培养液边缘滴一小滴肉汁。

请分析可能岀现的现象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会发现上图中______载玻片右侧培养液中的草履虫越聚越多;另一载玻片右侧培养液中的草履虫会越来越少,大多数游向了左侧培养液。

②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根据上述现象分析可知肉汁属于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刺激。

 

查看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年龄不同,开花的时间和季节也不同。前苏联科学家里森特发现温度的高低对一些二年生植物的花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例如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时萌发,第二年夏初开花和结实。对这类植物来说,秋末冬初的低温就成为开花的必需条件。美国科学家加纳尔发现光照的长短也影响植物开花。他观察到美洲烟草在夏日长日照下,株高达3-5米也不能开花,但生长在冬季温室中,株高不到一米即可开花。影响植物开花的外界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 然后交配,孵化成蝌蚪。说明生物具有______的特性,有人走近时,蛙不再呜叫,这说明蛙能______

(3)碳在生态系统中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増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増强,己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你知道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______

(4)海洋里由浅入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5)综上所述,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都称为______,它可以分为____________两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