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 某校同学探究“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甲组同学的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瓶号 | 种子及数量 | 实验处理 | 萌发的种子数量(粒) |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第六天 | |||
A | 绿豆20粒 | 适量水,20℃,见光 | 14 | 16 | 18 | 18 | 18 |
B | 绿豆20粒 | 无水,20℃,见光 | 0 | 0 | 0 | 0 | 0 |
C | 绿豆20粒 | 适量水,20℃,遮光 | 14 | 17 | 19 | 19 | 19 |
(1)如果只设置了A瓶和B瓶,探究的问题是:_____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设置了A瓶和C瓶探究的变量是_____。设置A瓶的作用是起_____作用。
(3)种子的发芽率一般是指一定时间内萌发的种子数占全部被测种子数的百分比。发芽率超过90%的种子才适合播种。A瓶内种子的发芽率是:_____
(4)实验中,每瓶用20粒的种子而不是用1粒种子 目的是_____。
(5)甲组同学把A瓶里不萌发的种子剥开了观察,发现如上图所示结构[①]损坏了。请问结构[①]是_____,今后会发育成_____
乙组同学想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具体的实验操作见下表:
瓶号 | 种子及数量 | 实验处理 |
D | 绿豆20粒 | 水完全淹没种子,冰箱冷藏(4℃) |
E | 绿豆20粒 | 适量水,放置室内(20℃) |
(6)该组同学的实验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
资料分析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广东佛山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除了风景秀丽以外还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体范围内,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植物种类有800种以上,其中乔灌木有400种左右。其中蕨类植物16科;裸子植物8科;被子植物127科。公园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20种,其中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分别为31种、115种、48种、26种。昆虫、野兔、鼠、蛇、麻雀、鹰等常有发现。
(资料二)2019年12月初珠江时报报道,西樵山上天湖边的水杉,被人们称作“活化石植物”,每年到11月前后开始变装,原本翠绿色的叶片换成一袭古铜色,成排列植的水杉往往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深秋时节,整棵水杉树转为赭红色,在平原地区是难得的景观。落叶后,有时能在树下捡到开裂的深褐色球果,此时薄片状的种子往往己经随风散去了。目前,水杉正处于泛红阶段。相信,再过十来天,将美出新高度。
(1)西樵山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如果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上分析,材料中没有列举的是_____和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
(2)西樵山上最高等、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_____,因为该类群植物有发达的_____组织和能形成_____。
(3)在西樵山上的“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该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是_____。假如持续一段时间在草地上喷洒农药,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_____。如果大量捕捉蛇,易造成鼠患,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_____。
(4)进入秋冬季,在日平均温度低于22℃时,西樵山上天湖边的水杉叶色开始逐渐褪绿变黄变红。据此分析,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
读图理解 下列图1为植物叶的结构模式图,图2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3为花蕊的结构模式图,图4为果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内填写编号):
(1)图1中,水分散失到外界的“门户”是[5]_____;图中2的主要作用是进行_____;具有输导水分、养分和支持叶片作用的是[4]_____。
(2)图2中,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遗传物质位于该细胞的[__]_____中。
(3)图3中,花粉从[__]_____散发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_____。
(4)图4中的[①]是由图3中的[__]_____发育而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每一抹绿色都会把我们的家园装扮得更美好,绿化祖国,人人有责,你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
A.植树节 B.国际禁毒日 C.爱眼日 D.世界无烟日
下图是被子植物细胞的两种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
B. 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
C. 1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进行,2活细胞都能进行
D. 1只在白天进行,2只在晚上进行
植物生理学家笔下的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
B.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C.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D.绿色植物可以涵养水分,保持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