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阅读
螳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螳螂有2000多种,中国已知约147种。螳螂为肉食性动物,在农林区可捕食多种害虫,对农林害虫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常见的螳螂主要是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两种(见图甲)。中华大刀螳体型窄长,形状和颜色类似狗尾草的叶片;广斧螳则体型较宽,形状和颜色类似柳树叶。中华大刀螳主要在草丛和灌木丛中捕食蝗虫等昆虫;而广斧螳主要在乔木上活动,捕食树上的蝉和毛虫等。由于它们的体色和形态与环境比较接近,而成为伏击高手:当发现猎物时,慢慢地接近猎物,竖起上半身,抬起镰刀似的前足(图乙),耐心地等待猎物进入伏击圈,再以迅雷之势精准出击,“足”到擒来。
秋季,这两种螳螂都会在灌丛中产卵,卵块受到卵鞘的保护。中华大刀螳在灌丛中下部产卵,卵鞘厚且柔软,可以抵御严冬和蝽的刺吸,但容易被鸟撕食。而广斧螳则在灌丛的顶端产卵,卵鞘薄且硬实,可以抵御鸟类撕食,但耐寒能力有限,容易被蝽吸食。两种螳螂的若虫在春季孵化后,无食欲,处于“暴走”的状态,到处奔跑几个小时后,才开始取食食物,这种行为避免了兄弟姐妹之间争夺食物,提高了存活率。
(1)螳螂种类丰富,这属于生物的______多样性,螳螂产卵后,______对卵块起保护作用。
(2)如图甲所示的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都有外骨骼,身体和足分节,这是______动物的典型特征。其体色和形态都与各自的生存环境高度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生存环境的______,是生物长期进化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3)螳螂的生长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_____发育。
(4)螳螂若虫孵化后,具有先“暴走”再取食的行为,这是在产生的众多变异类型的基础上,淘汰不利类型而保留下来的有利类型,并将此性状通过_____给后代逐步积累的结果。
请据下图所示草原生态系统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2)在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其在生态系统组成中属于_____者。
(3)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4)图中①代表的重要植物作用是______;请写出②所代表植物作用是______。
银杏为北京地区常见的落叶乔木, 其在生长过程中很少受到有害生物的侵害,这与其体内含有的某些物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对银杏中抑菌物质及其抑菌作用进行了如下的相关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一定的化学方法获得银杏叶提取物溶液,然后将灭菌的滤纸片在提取物溶液中浸湿,再分别置于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皿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测量并记录各组培养皿中抑菌圈(如图中的图甲所示)的直径,计算平均数并绘制成柱状图,如图中的图乙所示。
(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致病细菌,与银杏细胞相比,最显著的差异是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______生物。
(2)图甲可以看到三种细菌培养皿中都出现了抑菌圈,说明银杏叶片提取物对三种细菌都有_____作用。从图乙中可以观察出,银杏叶片提取液对三种细菌中______菌的作用最强。
(3)研究小组为探究银杏叶提取物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实验过程和结果如表所示。
表中的①所加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为______ml,这遵循了设计对照实验的______原则。本实验中银杏叶提取物浓度起到抑菌作用的最低浓度是______㎎/mL。
观察下图中的几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有_____,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和_____。
(2)相比青蛙,蜥蜴更适应陆地生活,这是因为它具备以下特点:体表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完全用_____呼吸,____受精,卵外有卵壳保护。
(3)与鸟类相比,虎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虎的牙齿与下图中的____图相同。
下图所示的是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
(2)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因是其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
(3)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且通过孢子进行生殖。
(4)B、D、F三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______,F类植物与B、D类植物相区分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______。B植物与D植物结构区别在于,B植物种子中具有______。
下图表示是四种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甲生物的生殖方式是_____,属于多细胞真菌的生物有_____。
(2)图中的乙能产生_____,它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3)上图中生物中的______(填序号)可以用于葡萄酒的酿制,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4)丁中的a是_____,图中的乙、 丁都通过产生a来繁殖后代。丁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_____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