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学及其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名词
B.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科、目、属、种
C.达尔文建立了“进化学说”
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五月份是绣球花盛开的季节,因为其花大而且色彩艳丽,所以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园艺师通常采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特征,错误的一项是( )
A.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应激性
B.人体出汗和排尿——新陈代谢
C.同一块田地的玉米形态基本一样,但有高有矮——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老鼠听到猫的叫声躲回洞里——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鸟类迁徙,指一年中鸟类随着季节的变化,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由于气候的变化,在寒冷和干旱的季节,经常会出现食物短缺,因而迫使鸟类种群中的一部分个体迁徙到其它食物丰盛的地区。这种行为最终被自然选择的力量所固定下来,成为鸟类的一种本能,使鸟类始终生活在最适的气候里,并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
全球有8条鸟类迁徙路线,途经我国的路线有3条。大滨鹬在西伯利亚东部繁殖,主要在澳大利亚西北部越冬,我国的鸭绿江口湿地是大滨鹬数量最大的迁徙停歇地。每年春季大滨鹬在3月下旬迁徙到鸭绿江口湿地,5月中下旬离开。在这段时间,大滨鹬摄取大量的食物,体重可以增加一倍。为下一阶段4000多公里的迁徙飞行做好能量储备。
2011年和2012年的两次调查发现,光滑河蓝蛤是鸭绿江口湿地大滨鹬的主要食物,占大滨鹬摄入食物的95%以上。随后的调查发现光滑河蓝蛤的密度从2013年开始急剧下降,2014年之后一直维持着较低的密度,光滑河蓝蛤从滩涂上(特别是中潮滩和低潮滩)的绝对优势的底栖动物,到近年来只是局部区域有少量分布了。光滑河蓝蛤减少之后,大滨鹬的种群数量也下降了。
托氏昌螺是近年来鸭绿江口湿地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一些大滨鹬以托氏昌螺为食,由于螺体较大,取食难度增加,螺壳较硬,消化难度也随之重大,大滨鹬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肌胃的大小来迅速适应食物的变化。但它们的能量摄入速率仍然下降了80%。这意味着大滨鹬要花费4倍的时间才能够积累相同的能量,能量积累不足将直接影响大滨鹬的迁徙活动。
(1)由资料可知,由于气候的变化,在寒冷和干旱的季节,经常会出现食物的短缺,因而迫使鸟类种群中的一部分个体迁徙到其它食物丰盛的地区去生活,这种行为是________的结果,从行为获得方式上看,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由体内的________决定。
(2)根据资料可知,大滨鹬在迁徙前体重大为增加,甚至成倍增加。主要是为长距离飞行提供足够的_________。
(3)下图表示的是鸭绿江口湿地大滨鹬数量及停留时间的变化。
鸭绿江口湿地大滨鹬数量变化
结合资料分析,2016和2017年鸭绿江口湿地大滨鹬数量变化是_________,2017年停留时间也明显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国庆70周年纪念庆典仪式上,放飞了7万羽家鸽。
(1)家鸽的运动能力极强,有发达的骨骼肌。图为家鸽的骨骼肌与骨的示意图,从图中可知,但一块骨骼肌如胸大肌附着在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骨上。
(2)当家鸽向下扇动翅膀时,其胸大肌处于_________状态,胸小肌处于________状态,牵拉着_________骨运动。
(3)研究显示当家鸽的翅膀还在向上拍打时,大脑就已经产生向下拍打的信号,并传向骨骼肌,这表明________系统在发起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1898年,荷兰植物学家贝杰林克利用细菌过滤器进行实验,当液体或者气体通过细菌过滤器的时候,细菌就被挡住。贝杰林克发现在滤液中仍然有能致病的病原体,该病原体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他把这种病原体命名为“病毒”。
(1)噬菌体是一种专门破坏细菌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只能寄生在_______体内。
(2)20世纪初,研究人员曾尝试用噬菌体侵染细菌作为一种治疗细菌感染的方法,(基本流程如图),称为噬菌体疗法。噬菌体吸附在细菌上后,首先将_______注入到细菌体内,以此为模板,利用细菌体内的原料进行生物合成,通过此方式进行增殖,最终使得细菌裂解死亡。
(3)从生物分类的角度看,细菌是一种_______生物,在细胞结构方面与人体细胞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