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下图是几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A发育方式属于______...

下图是几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A发育方式属于______变态发育,蝗虫发育过程不经过A的[___]期。

2B中④的发育在______中完成,⑤主要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3C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___],通过脐带和[___]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

4D的栽培方式称为______

 

完全 ② 水 肺 ⑥ ⑦ 嫁接 【解析】 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1)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所以A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蝗虫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不经过A的②蛹期。 (2)青蛙的幼体叫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尾游泳;成体是青蛙用肺呼吸,用四肢游泳或跳跃,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这种发育叫变态发育。因此,B中④蝌蚪的发育在水中完成,⑤成蛙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肺。 (3)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胎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因此,C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⑥子宫,通过脐带和⑦胎盘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 (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因此,D的栽培方式称为嫁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冠军。据图回答:

   

1A中运动员肱三头肌处于______状态。

2B为关节结构示意图,②______内的滑液能使关节更加灵活,③______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从行为的发生来看,女排运动员飞身救球属于______行为,一连串的动作都是______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

4)运动员大力扣球时,力量来源于C中[___]的收缩,⑤在运动中起到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各类动物300余种,植物2000余种,主要保护野生猕猴及其生活环境。研究发现,猕猴通常由猴王带领着群居于森林之中,猴王一旦年老力衰,往往会通过激烈的争斗而产生新的猴王。猴群在集体行动时,有“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异常情况,“哨兵”会发出尖锐的叫声,招唤同伴迅速转移。

1)在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中,______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的______多样性。

3)从动物行为的功能看,猕猴群居生活属于______行为,猴王的争夺属于______行为。

4)资料中研究猕猴行为主要采用了______法。

 

查看答案

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停息在树上鸣叫,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它        的身后;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捕捉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        身旁……请回答:

1)写出食物链______

2)如果大量捕杀螳螂和蝉,短期内黄雀的数量将______

3)蝉和螳螂体表有______,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黄雀的雏鸟是由鸟卵中的______发育而成。

 

查看答案

图为某哺乳动物长骨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②在成年后失去______功能。

2)③中含有 ______细胞,与骨的长粗有关。

3)图中④与⑤共同构成了______,其含有的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查看答案

宽叶落地生根是一种常见的多浆植物,其叶片边缘长出整齐美观的不定芽,形似一群小蝴蝶,飞落于地,立即扎根繁育后代。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1)后代能稳定保持母体性状______

2)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______

3)这种生殖方式产生后代数量多______

4)不定芽与酵母菌产生的芽体作用相同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