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密封后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人到AB瓶中观察燃烧情况。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____。氧气含量____(填“少”或“多”),温度____(填“低”或“高”),水分含量____(填“少”或“多”)可以延长种子的贮藏时间。

2)实验二中的C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注: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吸收二氧化碳,作用等同于氢氧化钾)

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____(填字母)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蒸腾作用发生时,水分是以____的形式从叶的____散失的。

 

氧气 少 低 少 二氧化碳 E 水蒸气 气孔 【解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图示中的三套装置是验证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的常用的经典实验装置,甲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乙装置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丙装置可验证植物蒸腾作用的器官是叶片。 (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A瓶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氧气没被消耗,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瓶中的蜡烛熄灭,B瓶中的蜡烛燃烧。因此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氧气。温度,氧气,水分等影响呼吸作用的进行,所以减少氧气的含量,降低贮存温度,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种子的储存时间。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C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D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D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 (3)在实验三中,E、F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片,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因此,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蒸腾作用发生时,水分是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的气孔散失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1220日至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无独有偶,今年年初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世界上,我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优良品种很多。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近些年大豆需求量增加较快,大豆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请阅读题目填写横线上的内容

1)不管什么品种的大豆种子,它都是由____和种皮组成的。在适宜的条件下,大豆种子开始萌发,____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农民给农作物施肥过多,植物的根细胞会____(填“吸水”或“失水”)导致植株死亡,这就是____现象的原因。

2)早餐我们吃着面包,喝着豆浆。面包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____,豆浆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的表达式,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2)植物吸收[]____的主要器官是根。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____中,这些能量通过____作用释放出来,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____的相对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5)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提高空气中____的浓度来促进光合作用,并以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查看答案

已知水稻的需水量大于小麦的需水量,而小麦的需水量又大于玉米的需水量,由此可知,灌溉时应考虑到(   

A.不同的植物需水量不同 B.不同的植物灌溉方法不同

C.以多灌溉为好 D.以少灌溉为好

 

查看答案

以下叶片结构中,除哪一项外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A.栅栏层细胞 B.海绵层细胞

C.表皮细胞 D.保卫细胞

 

查看答案

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同一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可形成对照

C.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

D.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