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人体消化吸收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所有食物的消化都是从胃开始的 B. 人体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C. 大分子有机物经消化才能被吸收 D. 营养物质吸收只发生在小肠
尽管陆地生活对许多生物来说是有利的,但陆生生物也面临着 水生生物无须应对的各种挑战。长期以来,陆生植物通过不断进化逐渐适应了在缺水及其他不利环境因素下生存繁衍。陆生植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请回答:
(1)具有角质层:大多数植物地上部分的最外层细胞外表面都有一层角质层。推测角质层具有____(答出两项)的作用。
(2)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炎热夏季蒸腾作用能_____,避免叶片被灼伤。在夏季炎热晴朗的中午,大多数气孔关闭,此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_____,原因是_____。
(3)具有输导组织:输导组织让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生活,原因是_____;地球上最先出现的具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是____。
(4)其他特征:除角质层、气孔、输导组织外,请列举一项陆生植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特征:_____。
实验探究:某课题小组对外界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产生了兴趣,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①准备6组如图所示装置,编号①~⑥,在广口瓶中各加入500 mL浓度为0.01 g/mL的碳酸氢钠溶液(用来补充二氧化碳)。
②取6等份大小长势相同的金鱼藻分别放入①~⑥装置中。
③将6组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用6个100 W白炽灯分别在离装置70 cm、60 cm、50 cm、40 cm、30 cm、20 cm处照射。
④ 2小时后停止光照,分别读取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数据并记录,结果如表(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
组号 | 白炽灯与装置距离(cm) | 收集的气体(mL) |
① | 70 | 3.3 |
② | 60 | 6.7 |
③ | 50 | 11.3 |
④ | 40 | 14.2 |
⑤ | 30 | 14.3 |
⑥ | 20 | 14.1 |
(1)此实验探究的环境因素是_____。如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
(2)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6个装置中金鱼藻大小长势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强度_____(填“能”或“不能”)一直随着该环境因素的增强而增加。
(4)如表中收集的气体数据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量,其原因是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6)如果该实验设计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那么在白炽灯改为等距离照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你应该选择等量_____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变量。
资料翻开首套环保读本《生态小公民》,许多生态治理的重要实践跃然纸上:“清江库区养殖网箱拆除”、“沿江化工企业主体装置拆除”、“三峡蚁工”保护母亲河……
(1)“网箱拆除”使清江生态系统恢复了生机,在“清江”这个空间范围内,_____与_____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长江生态系统的自动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工装置拆除”避免了有毒物质进入长江,恢复了这种能力;请写出长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
(3)“三峡蚁工”清理的塑料垃圾不易被分解者分解,而植物吸收“春泥”中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区。
(4)有些高楼的屋顶上种植了大量植物,不仅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也能更好地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这分别是通过植物的_____作用和_____作用来实现的。
(5)作为“生态小公民”的践行者,你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有:_____。(答2条即可)
读图理【解析】
如图一中A、B、C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内填字母或标号)
(1)图一中进行C过程所需要的水是通过图二的结构[__]_____运输的。
(2)图一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是通过图二的结构[__]_____进出植物体的,由图二可以判定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_____。
(3)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图一中过程[__]_____。
(4)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图一中过程[__]_____,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图三的[__]_____中;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图三的[__]_____中。
(5)C过程的实质是_____。贮藏水果或蔬菜时应降低温度或氧浓度,目的是降低_____。农作物间作套种是为了提高图一中过程[__]_____的效率。
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利的是( )
A.对草原实施轮牧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C.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D.合理使用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