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

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中需要进行修改的一项是

组别

 

种子数量(粒)

 

温度(℃)

 

光照

 

空气

 

水分

 

 

50

 

20

 

无光

 

通风

 

适量

 

 

50

 

20

 

有光

 

通风

 

少量

 

 

 

A.水分 B.空气 C.光照 D.温度

 

A 【解析】 试题分析该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方案可以发现,在该实验中出现了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这样,我们就不能确定实验结果的不同是由光引起的,还是由水分引起的。该兴趣小组要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因此应以光照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的条件应该相同,即设计中的不妥之处是水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炎热的夏天,吃西瓜最能消暑。下列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

A.西瓜秧 B.西瓜子 C.西瓜瓤 D.西瓜皮

 

查看答案

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查看答案

《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都由细胞构成,结构层次相同 B.都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有遗传现象,不会发生变异

 

查看答案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比较法

 

查看答案

阅读科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这只生活在中生代(约 2.5 亿年前~6500 万年前)的昆虫属于丽蛉(如图),由于其具有的虹吸式口器和翅上的眼斑与现代蝴蝶相似,被称为“中生代蝴蝶”。化石证据显示, 丽蛉类曾经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形态最为多样的昆虫类群之一,在当时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何它们能繁盛一时,又为何悄然灭绝?

口器是丽蛉的摄食结构,初步推测具有虹吸式口器的丽蛉, 可能取食裸子植物的花粉和花蜜。研究发现,不同丽蛉的口器长度差异很大,长度在 0.6 毫米至 18 毫米之间。口器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其取食植物的“花管”长度,丽蛉口器的差异,反映了其取食植物的多样性。

丽蛉依靠翅飞行,翅上具有眼斑。眼斑是利用翅的结构模拟出动物的眼睛来恐吓天敌,是昼行性昆虫反捕食的重要策略。考古发现,与丽蛉化石伴生的还有大量脊椎动物化石,丽蛉的眼斑可能模拟了当时脊椎动物的眼睛。对于脊椎动物来讲,眼对眼的对视有很强的威慑力。直到今天,眼斑仍是许多昆虫的重要自我防护构造之一。

触角是丽蛉的感觉器官。雌性丽蛉触角为念珠状或丝状结构(如图 a),而雄性丽蛉的触角为中生代昆虫中罕见的栉状结构(如图 b)。研究表明,栉状触角增大了触角表面积,提高了感受器的灵敏度,增强了雄性感知雌性释放的性外激素的能力。

丽蛉的上述形态与结构特征,表明它们在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然而,随着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晚期的衰落,丽蛉也随之灭绝。

1)丽蛉的虹吸式口器用于吸食花粉和花蜜,丽蛉的_____与其吸食特定的裸子植物的“花管”长度相适应,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

2)翅上有眼斑的丽蛉的形成可以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解释:由于_____的改变,使丽蛉群体中具有有眼斑和无眼斑两种类型,在当时环境中_____是有利变异,被保留下来。

3)丽蛉可能已具备长距离化学通讯能力,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征是_____,这有 利于寻找雌性。

4)丽蛉在中生代处于繁盛期,而到中生代晚期后逐渐衰落直至灭绝,文中推测的原因是_____。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 性。与丽蛉的故事类似,当前食性高度特化的大熊猫同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据此提出保护大熊猫的合理建议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