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由咖啡树的种子加工处理而成,一个咖啡果实内通常含有2粒种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咖啡果实的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B.咖啡花的1个子房中通常含有1个胚珠
C.胚芽和胚乳都属于咖啡种子的胚 D.每一粒咖啡种子都只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科研人员在长白山的头道白河流域研究了与中华秋沙鸭生活在同一环境、且有关系的动物类群组成(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研人员进行此项研究时使用了调查法
B.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图中的生物种类无关
C.图中各种动物与秋沙鸭之间主要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D.保护此区域的鱼类资源是增加秋沙鸭数量的途径之一
我国科学家发现塔宾曲霉菌对塑料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这一研究成果给塑料的生物降解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对于塔宾曲霉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结构中没有细胞壁 B.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可形成菌落 D.可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植物叶肉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核
科普阅读题
人们关注打喷嚏现象由来已久。一些西方人认为,打喷嚏会使部分灵魂出窍;一些东方人认为,打喷嚏意味着别人在思念他或咒骂他。对喷嚏的不同解读,源于人们不了解打喷嚏的机理。其实,打喷嚏是身体的保护性反射现象。喷嚏反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鼻腔阶段,即一些化学或物理的刺激物刺激鼻黏膜后,鼻黏膜上分布的三叉神经末梢感知这些刺激,并经由三叉神经将这些信号传导到延髓内的喷嚏反射中枢。当这种刺激信号达到一定强度之后,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传出阶段被启动。这时神经中枢发出信号,经由面神经、三叉神经等传到特定部位,出现闭眼、深吸气、声门关闭、肺内气压增加等一系列现象,之后声门突然打开,肺内气体快速从口腔和鼻腔冲出的同时将刺激物清除。并不是所有喷嚏都是由物理或者化学刺激引起的,比如过敏性鼻炎患者们在没有外来刺激物时也时常打喷嚏。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中的神经递质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该神经递质被认为会持续刺激鼻粘膜而引发喷嚏。还有一些人会因为一些更“奇怪”的原因打喷嚏。例如有些人看到太阳或者任何强光都会打喷嚏,这种见光打喷嚏的现象被称为ACHOO综合征。该种症状受到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在人群中的发生概率比较高。目前,ACHOO综合征的发生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人们猜测这可能与患者的瞳孔反射和喷嚏反射的反射弧交叉有关。许多动物都会有类似于打喷嚏的现象,陆生哺乳动物通过打喷嚏来清洁鼻腔,以此来保证对于生存至关重要的嗅觉始终处于灵敏状态;人类的婴儿也是得益于喷嚏反射才能及时清除鼻子中的异物或者瘙痒。但是,由于成年人主要依靠嘴来打喷嚏,因此喷嚏反射对于成年人鼻子的清洁作用非常有限,有时反而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患有ACHOO综合征的驾驶员在长隧道尽头,突然暴露在阳光下后打喷嚏,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而患有过敏性鼻炎的驾驶员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受到喷嚏的干扰,这可以说是对进化的一种无奈“保留”吧。
(1)根据文中信息,完成喷嚏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分布于鼻粘膜内的______(感受器)→ _____(传入神经)→______(神经中枢)→面神经、三叉神经等(传出神经)→眼轮匝肌、膈肌等(效应器)。
(2)与喷嚏反射的神经中枢所在部位相同的是(______)
A.控制心跳的神经中枢 B.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
C.控制语言的神经中枢 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
(3)有人认为ACHOO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瞳孔反射和喷嚏反射的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发生交叉引起的。据此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若喷嚏反射弧的感受器受损,则ACHOO不可发生
B.若喷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则ACHOO可发生
C.若瞳孔感光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则ACHOO可发生
D.若瞳孔感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受损,则ACHOO可发生
(4)关于打喷嚏,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打喷嚏都是外界刺激引起的 B.打喷嚏是长期进化形成的
C.打喷嚏对婴儿有保护作用 D.ACHOO综合征是可以遗传的
蜥蜴的尾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够自行脱落。断尾能自主弹跳和扭动,从而转移捕食者的注意力,为自身逃跑争取时间。为探究断尾对蜥蜴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若干只成体蜥蜴进行下表预处理。然后将每只实验个体放入一定长度的跑道一端,用毛刷轻轻敲打蜥蜴,使其跑完全程,记录停顿次数和最大可持续距离。实验分别在30℃和24℃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组别 | 预处理方式 |
甲 | 进行断尾处理,移入30℃气候室适应24小时 |
乙 | A |
丙 | 不进行断尾处理,移入24℃气候室适应24小时 |
丁 | B |
(1)与甲形成对照的乙组预处理方式A为_______,与丙形成对照的丁组预处理方式B为_______。
(2)分别比较甲乙组、丙丁组,实验结果为,断尾的蜥蜴停顿次数_______,最大可持续距离______。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比较______两组实验还发现,温度对未断尾的蜥蜴运动能力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