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让我们来探究。
(1)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发现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_____通过。
(2)小肠内的皱襞表面上有许多_____,增大了吸收面积。营养物质比较容易通过图中的[1]进入毛细血管。推测_____(填A或B)处的血管含营养物质较多。
(3)血液流经肺泡时,氧气透过_____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与红细胞中的_____结合,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4)血液流经肾单位时,通过_____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被图中的[____]____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5)图中[1][2][4][5]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共同特征是_____。
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1)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土壤是构建植物体的唯一原料。直到17世纪,海尔蒙特通过柳树种植实验(图1)得出结论:植物是“吃”_____长大的。
(2)1773年,普利斯特利做了下列经典的对照实验。
图一和图二实验证明:_____。但他无法解释为什么晚上做实验时小老鼠却死了(图三),直到1779年,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实验,发现只有在_____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3)1864年,萨克斯发现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了什么,下面实验中,甲的目的是_____,丁的实验现象是_____,证明植物在光下制造了_____。
(4)1880年,恩格尔曼在暗处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图2),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A的受光部位,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同时证明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_____。
(5)由于科学家锲而不舍地探索,我们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总体的认识。概括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_____。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以每天增加十几万病例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1)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病,具有_____的特点。其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该病毒依靠[_____]_____和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繁殖,与细菌结构不同的是_____。
(2)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积极应对,多措并举:①鼓励居家,减少聚集性活动,出门戴口罩 ②实施网格化管理,排查、追踪与治疗同步 ③迅速建造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对患者应收尽收 ④驰援疫区的医护人员必须穿防护服进入岗位 ⑤倡导居家锻炼,合理营养等。上述预防措施中_____(填写序号)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⑤属于_____。
(3)疫苗是战胜疫情的终极“武器”。目前我国已有6种新冠肺炎疫苗在临床试验中研制成功的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_____,属于_____免疫。
(4)居家线上学习期间,你是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应对疫情的?_____。
塞罕坝林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习近平主席说:“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塞罕坝曾经是千里松林的皇家猎苑,但由于过度开垦和连年的战争与山火,逐渐退化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图1是荒原中仅存的一棵落叶松,它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推测影响其形态的生态因素是_____。
(2)林场三代建设者用近60年的青春韶华创造了由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生态奇迹。如今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达80%,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659种、脊椎动物293种、昆虫660种、真菌79种,这充分体现了_____的多样性。图2是林区部分生物的食物网简图,其中,松毛虫和蜘蛛是_____关系。若青蛙的数量减少,则_____的数量减少最多。请写出含有山雀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
(3)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京津地区重要的防沙屏障和生态旅游之地。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
(4)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你打算怎样做?_____。
掌握生物学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世界。生物体诸多生命活动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对立统一观的是( )
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B.生长与繁殖
C.遗传与变异 D.吸收与排泄
关于马的进化,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 )
A.比较不同时期马的数量
B.比较现代不同品种马的特点
C.比较不同地质年代马的腿骨化石
D.研究赛马的毛色遗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