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有关下列四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有关下列四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丁是变温动物

B.乙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丙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气囊

D.将甲、丙、丁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柱

 

C 【解析】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使动物的运动更灵活,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撑,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足和触角也分节。鸟类的特征: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图示甲为鱼类和图示丁乌龟为爬行动物,二者都是变温动物,故A正确;乙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丙家鸽属于鸟类,其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气囊只起到暂存气体的作用,故C错误;将甲鱼类、丙鸟类、丁爬行类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柱,故D正确。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在观察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先后看到甲、乙物像。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将甲变为乙时需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由甲变为乙时视野变亮

C.乙中的结构2处于吸水状态

D.乙的细胞3中能观察到叶绿体

 

查看答案

“惊蛰”在每年三月初。“蛰”指某些昆虫入冬后藏于土中,不饮不食;“惊”指它们在这个节气前后从蛰伏中苏醒过来。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有利于动物低温条件生存 D.上述行为是长期学习形成的

 

查看答案

如图是城郊某农村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起始点是_____,理由是它们能够制造有机物。

2)鸡和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鸡的体表覆羽,体温_____(填“会”或“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猪的心脏主要由_____组织组成。

3)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_____,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大棚蔬菜的生理活动,从A装置(内装籽粒饱满的辣椒种子)和B装置(辣椒幼苗)用透明玻璃管连接。请据图回答:

1)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它可以为B提供_____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要证明幼苗的呼吸作用,必须对B装置进行_____处理。

3)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请分析水珠主要来自_____

4)同学们从实验中总结出,可以通过提高大棚内_____的浓度,提高蔬菜的产量。你知道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增加大棚内这种气体的浓度吗?_____

 

查看答案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对实验中的试管要置于37℃温水中一定时间产生了疑问,于是取了等量的三小份馒头碎屑,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

试管

加入的物质

处理

温度

时间(分钟)

加碘液后的现象

馒头碎屑+2mL唾液

搅拌

37

10

不变蓝

馒头碎屑+2mL唾液

搅拌

80

10

变蓝

馒头碎屑+2mL唾液

搅拌

0

10

变蓝

 

1)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_____

2)“搅拌”相当于口腔中_____作用。

3)假如号试管只水浴3分钟便取出并滴加碘液,预测该实验现象是_____

4)馒头中淀粉最终在人体内消化成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