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阅读资料2,完成下列小题。 (资料2)农业有机垃圾每亩地每年超过2万斤,几乎相当...

阅读资料2,完成下列小题。

(资料2)农业有机垃圾每亩地每年超过2万斤,几乎相当于每年农作物产量。“天津模式”新农村实验项目已实现零废弃生态农业,让秸秆和废弃农产品得到资源化应用,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天津模式”中农家肥随水施肥新技术,是迄今全国领先的新型生态农业技术。

1.农家肥因为恶臭大,几乎不可能实现随水施肥。为彻底解决此问题,下列可行的是(   

A.使用浓香香水 B.使用空气清新剂 C.使用酶制剂 D.使用大肠杆菌

2.“零废弃生态农业”保护了环境,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分别是因为实现了(   

A.碳循环、能量单向流动 B.物质循环、能量循环

C.物质循环、能量双向流动 D.物质循环、能量多级利用

3.零废弃生态农业工程遵循的主要原理是(   

A.整体性原理 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生物种类多样性原理

4.在北美,有一种萤火虫很奇怪,它的雌虫能准确地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闪光的信号,可以吸引其它种萤火虫的雄性个体前来。这种雌性萤火虫的闪光的能量直接来自于(   

A.太阳能 B.ATP C.食物 D.呼吸作用

5.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

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6.阳光充沛时,水沟中成团的水绵可漂浮到水面上来,其原因是(   

A.呼吸作用旺盛,积存的二氧化碳使水绵团上浮

B.光合作用旺盛,积存的二氧化碳使水绵上浮

C.光合作用旺盛,积存的氧气使水绵上浮

D.呼吸作用旺盛,积存的氧气使水绵上浮

 

1.D 2.D 3.A 4.B 5.C 6.C 【解析】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如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考虑环境容纳量)、整体性原理(考虑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统一)、系统性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酵母菌发酵能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发酵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1. 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的循环,所以农家肥因为恶臭大,几乎不可能实现随水施肥,为彻底解决此问题使用大肠杆菌。故选D。 2. 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往返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既实现了让更多的能量流向人类,又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零废弃生态农业”保护了环境,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分别是因为实现了物质循环、能量多级利用。故选D。 3. 生态农业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与此密切相关的生物为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该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生物适应性问题即协调与平衡原理,还要考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等相结合,即整体性原理。故选A。 4. 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是荧光素,另一类是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故选B。 5. A.酵母菌发酵能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不产生二氧化碳,装置B中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而装置C中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故A不符合题意。 B.装置B 、C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 C.此实验与酵母菌、乳酸菌的结构无关,不能说明“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故C符合题意。 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符合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水绵是淡水中的绿色藻类植物,晴朗的白天,光线充足,水绵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聚集在一起,气泡附在生物体上,使水绵的比重减小,水绵就浮到水面上去了。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资料1,完成下列小题。

(资料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图表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

1.下列关于寒冷环境下,人体发生相应调节反应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寒冷反应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B.下丘脑是感受器,垂体是效应器

C.血管舒张,肌肉收缩,汗液减少 D.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称为协同作用,发挥相反作用称为拮抗作用。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是协同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是协同作用

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

D.甲状腺激素与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

3.人体在不同温度下,通过产热量和散热量调节体温平衡。如果人由25℃环境进入到41℃环境中1h,身体的产热量、散热量变化正确的是(   

A.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产热量和散热量均为零

 

查看答案

植物分类图解中的①~⑤分别可代表(   

A.肾蕨、满江红、油松、玉米、菜豆

B.葫芦藓、水绵、苏铁、水稻、花生

C.满江红、海带、水杉、玉米、高粱

D.肾蕨、衣藻、油松、水稻、绿豆

 

查看答案

水生动物形形色色,指出下列哪一组动物属于真正的鱼类(   )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比目鱼  ④章鱼  ⑤白暨豚   ⑥中华鲟  ⑦鲸鱼  ⑧带鱼

A. ①③⑧    B. ②④⑧    C. ③⑤⑥    D. ③⑥⑧

 

查看答案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Ⅱ代表消费者,Ⅲ代表分解者

B.Ⅰ→Ⅲ→Ⅱ是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

C.在此生态系统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的是②

D.碳元素沿图示箭头循环时,能量也随着循环流动

 

查看答案

要利用大肠杆菌来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应该(   

A.将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 B.将人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大肠杆菌体内

C.将人胰岛素注射到大肠杆菌体内 D.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人胰岛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