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顺序是( ) ①荒漠中仙人掌...

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顺序是(  )

①荒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②草尽狐兔愁;③春江水暖鸭先知;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D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①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降低叶的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茎肉质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②兔以草为食,狐以兔为食,所以“草尽狐兔愁”,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③春江水暖鸭先知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环境。 ④白天和夜晚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因此,“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 故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排列组合是③①④②。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生物(现象)的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都有繁殖现象

B.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新冠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查看答案

重金属铬(Cr6+)破坏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为找到治理铬污染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选用若干组斑马鱼,在浓度为79.30mg/L的铬污染水体中投加不同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

说明:生物硫铁投加比是生物硫铁与铬的摩尔浓度比;PC组指水体中不含铬,但生物硫铁含量与投加比为4时相同;Blank组指不含生物硫铁和铬的对照组。

请回答:

(1)生物硫铁投加比至少达到______时,斑马鱼的存活率才能达到100%。

(2)实验中设置PC组是为了证明_______对斑马鱼的存活率没有影响。

(3)在前一实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生物硫铁投加时间对铬污染水体中斑马鱼存活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分别向一至七组投加等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NC

Blank

投加时间(小时)

0

4

8

12

16

20

24

 

 

存活率

97%

90%

72%

50%

40%

35%

20%

7%

100%

说明:NC组指铬水体中不投加生物硫铁;Blank组指不含生物硫铁和铬的对照组。

 

①该实验选用铬浓度为______mg/L的水体。

②4小时内投加生物硫铁,可使斑马鱼的存活率至少提高______%以上。

(4)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硫铁能有效保护铬污染水体中的斑马鱼,斑马鱼存活率随___________而增大。

 

查看答案

20201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通过体外膜肺氧合(ECMO)成功救治了一位重症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资料显示,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用于协助重症心肺衰竭患者进行体 外呼吸循环的急救设备。如图为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体外膜肺氧合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人体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_____

2)血液在人体外流动时需要利用电动泵使血液流动并送回人体,电动泵相当于人体的_____

3)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肺,能将_____(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融入血液,模拟了人体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过程,人体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_____

4)血液流回人体后,融入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_____处被利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白菜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_____。白菜与鸡相比,从生物体结构层次角度分析,缺少的是_____

(2)鸡与菜青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按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_____行为,这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所决定的。

(3)图中能使狐获得更多能量的那条食物链是_____

(4)图中所示动物所属的类群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序_____

 

查看答案

在寒冷的冬季,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葱绿,这是因为

A.柳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季 B.松树比柳树更适应寒冷的冬季

C.柳树和松树都适应寒冷的冬季 D.柳树和松树存在着竞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