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实验中学的小明同学对生物学知识非常感兴趣,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他设计了如图...

实验中学的小明同学对生物学知识非常感兴趣,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小明首先对甲乙装置进行24小时暗处理,再将其置于光下两个小时,然后分别摘取甲、乙装置内的一片叶子,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_____装置中的叶片。

(2)此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目的是用来探究_____

(3)若要用乙装置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对此装置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

(4)若取出甲装置内的小烧杯,然后放到阳光下,在钟罩内壁会有细小的水珠出现,水分来自于植物的_____。(填生理作用)

 

乙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将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并置于黑暗处 蒸腾作用 【解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1)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则甲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则乙装置中有二氧化碳。由于甲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甲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乙叶片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乙叶片遇碘变蓝。 (2)甲乙唯一不同的条件是有无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是本实验的变量。甲装置和乙装置是一组对照实验,甲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而乙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检测甲乙装置中叶片是否存在淀粉,则其目的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且在黑暗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若要用乙装置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将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并置于黑暗处。 (4)若取出甲装置内的小烧杯,然后放到阳光下,在钟罩内壁会有细小的水珠出现,水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因为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以防止损坏盖玻片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作用时,试管应放在37℃温水中保温

C.在做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韧皮部紧密结合

D.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两种环境作对照

 

查看答案

糖尿病被称为“温柔而甜蜜的杀手”,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对人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下列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方法,合理的是(  )

A.从自然界筛选出能分泌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

B.将胰岛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大规模培养

C.将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大肠杆菌提取出来,进行大规模培养

D.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大规模培养

 

查看答案

滇叶䗛是一种珍惜的竹节虫品种。成虫有头有脚,肢节分明,有清晰的“脉络”,酷似被吃过的不规则叶片,若静止不动的话,很难被发现,称得上是自然界高级别伪装大师。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过度繁殖的结果 D.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查看答案

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践行“关爱自然,绿色环保”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电视机不用时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查看答案

果蝇是研究生物遗传的常用材料。如图甲所示为果蝇的一生,图乙所示为一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果蝇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果蝇的雌和雄是一对相对性状

C.图乙是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

D.果蝇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