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支气管壁很薄,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B.平静...

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支气管壁很薄,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

C.会厌软骨除吞咽外都盖住喉的入口

D.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中形成的

 

C 【解析】 根据呼吸的过程,呼吸道的组与功能等内容进行解答。 A.支气管壁很薄,但支气管周围无丰富的毛细血管,故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正确。 B.人体吸气过程是: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B正确。 C.在吞咽那一刻,厌软骨盖住喉的入口,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不再盖住喉的入口),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C错误。 D.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每天呼吸两万多次,吸入的氧气最终用于(   

A.到肺泡中完成吸气过程 B.在组织细胞处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C.到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 D.在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查看答案

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查看答案

下例各项中不属于消化的是(   

A.胆汁乳化脂肪 B.胃、肠蠕动磨碎食物

C.少量水在胃里进入血液 D.廋肉在小肠被分解为氨基酸

 

查看答案

我们早上起床吃早餐时家长会说:“不能空腹喝牛奶”。小明对此非常不解,为什么不能空腹喝牛奶呢?于是他查阅了以下资料,请你来帮帮他一起探寻为什么早上不可以空腹喝牛奶呢?

我国许多人空腹喝牛奶会拉肚子,究其原因是90%中国人乳糖不耐受。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最主要的糖类,饮用后在小肠被消化吸收。若小肠,尤其是空肠段,黏膜表面绒毛的顶端乳糖酶的分泌量减少或活性不高,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的乳糖,部分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二氧化碳在肠道内会增加肠蠕动,产生胀气,偶尔还可能诱发肠痉挛,出现肠绞痛;乳酸的增加还使粪便的pH值降低。

乳糖不耐受一般分为先天性、继发性、成人型乳糖酶缺乏三种。先天性的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继发性的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类时受损伤,出现酶的缺乏,一般需0.52个月才能恢复;成人型乳糖酶缺乏,与人类世代饮食习惯导致基因改变相关,存在种族与地区差异。


 

我国南北朝时的《齐民要术》里详细记载了“作酪法”和“抨酥法”;《史记》也提及“牛酒”,也就是牛奶酒。图1是敦煌莫高窟第159窟壁画复原图,画的就是当时挤奶的情况。鲜奶发酵的过程,就是靠乳酸菌消化分解乳糖的过程;而干酪的制作过程中,排除了里面大部分乳清,即便是乳糖不耐受的人,吃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反应。图2是中国城乡居民20112016年我国乳制品消费总量随年份的变化趋势。国内外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如何消除乳糖带来的不良影响。除了上面介绍的方法外,最容易的操作方法就是少量多次饮用牛奶;或者在喝奶时配以谷物同吃,当牛奶与其他食物混合时,乳糖浓度可以得到稀释,加上胃肠机械运动和乳糜作用的增加,也可以提高乳糖的吸收率。

请你阅读资料,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最主要的糖类,饮用后在被_____消化和吸收。

2)乳糖不耐受的人喝奶后腹泻,主要是因为_____而出现的。

3)先大性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假设有一对夫妇,男性为乳糖不耐受,女性为乳糖耐受,(已知,乳糖不耐受为隐性性状,乳糖耐受为显性性状,用Yy表示)他们生了一个乳糖不耐受的女儿。则这对夫妇中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他们想再生一个乳糖耐受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

4)从以上资料看出:中国城乡居民20112016年乳制品消费总量随年份的变化趋势为逐年上升;为了更好地利用乳制品中营养,我国古代就有对牛奶再加工的做法,例如“作酪法”、“抨酥法”,除此之外还有牛酒或牛奶酒;其实,消除乳糖不耐受最易操作的方法有_____等。

 

查看答案

糖尿病以目前的科技医疗水平无法达到真正的治愈效果,但根据医嘱按时吃药、服药可缓解病症。阅读以下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能够导致全身各种组织损伤的疾病,从发现胰岛素,到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探索,为糖尿病患者减轻了痛苦,带来了希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一直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但是,长期频繁地注射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研发口服型胰岛素一直是前沿攻坚项目。

2019年,诞生了一种特殊的口服型“胰岛素胶囊”,胶囊的顶部是冻干胰岛素制成的针头,下方连着一个由糖片压住的弹簧装置。当胶囊进入胃底部,随着糖片溶解,弹簧装置被释放,可将胰岛素针弹出,刺入胃壁中。胶囊被设计成“龟壳”形状,使其落入胃中后,最终总能保持针头正对胃壁,从而保证成功递送胰岛素。

然而无论是注射还是口服,都属于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大部分需要终生用药。2014年,哈佛大学某实验室成功实现了将自身干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会使通过胰岛B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成为可能。

1)最早发现并提取出动物胰岛素的是加拿大医生班廷,最初的治疗由于胰岛素纯度低,因此疗效差,而且,由于人体对动物胰岛素的排斥反应,使患者具有不良反应。直到生产出_____,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2)胰岛素一直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是因为胰岛素属于_____,直接口服会导致其在胃和小肠中被_____而失效。

3)如图所示,新型口服胶囊是将胰岛素刺入胃壁中,通过_____吸收入血,进而运输到全身发挥作用。

4)关于自身干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技术的成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

A.干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分裂过程

B.通过胰岛B细胞移植可能使患者分泌更多胰岛素

C.胰岛B细胞移植可能会使部分糖尿病患者得到根治

D.这项研究体现了科学和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