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平常所说的‘十月怀胎’实际并不是十月怀胎,正确的应为 ( ) A.210天左右,...

平常所说的‘十月怀胎’实际并不是十月怀胎,正确的应为                  (     )

A.210天左右,30周

B.250天左右,35周

C.266天左右,38周

D.360天左右,52周

 

C 【解析】 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通过胎盘交换的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怀孕两周后,胚胎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所以“十月怀胎”,指从怀孕开始到分娩一般是十个月的时间,共288天左右,40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分泌雌性激素并产生卵细胞的是①

B.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②

C.月经现象是由于②的内膜增厚,周期性的出血现象而产生的

D.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③

 

查看答案

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试管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   

(2)应将2只试管同时放到________℃的温水中,其目的是模拟人体的口腔温度,在此温度时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   

(3)5到10分钟后取出2只试管,各滴加两滴碘液,摇匀,其中不变蓝的试管是②号,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疟疾是人被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资料二: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以及患者咽喉分泌物等飞沫传播。

1)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对疟疾患者注射青蒿素进行治疗属于_________。与贫血症、白化病等疾病相比,疟疾和手足口病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与下列_______(填序号)的病原体属于同一类型。

①肺结核 ②艾滋病 ③蛔虫病 ④流感

3)手足口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有______(1)。如果其体内产生抗体,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免疫。

 

查看答案

请结合以下资料和图例,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2020年的寒假比较漫长,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大家在家里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学后,好多同学戴上了眼镜。

资料二: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但有些人仍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

1)若长时间玩电脑、玩手机、近距离看书写字或不注意卫生,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是眼球中[   ]________过度变凸引起的,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就有可能会形成真正的近视。

2)我们会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当我们要行车或要走人行道时能够感受红灯刺激的是眼中的[   ] _______。某人有急事闯了红灯,这是一种_____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

3)醉酒司机步履蹒跚,动作迟缓,给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醉酒司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他的________

4)某人在酒驾事故中受伤,医生利用橡皮锤快速地叩击F来检查此人神经系统是否受损,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传导通路是______(用箭头、结构符号表示)。

5)考试时,有同学会特别的紧张,这是神经调节和______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

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和血细胞形态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心脏结构中,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_____[   ]_______

2)图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中,经过[   ]___________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缺少的成分是大分子蛋白质和________。葡萄糖在[   ] _________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

3)如图三所示,当人受到轻伤流血时,伤口会自动止血,这是血液中[   ]_____的作用。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保护人体健康的是[   ]_______,能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的是[   ]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