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OD∥AC,交BC于D.若BD=1,则BC的长为( )
A.2 B.3
C. D.
如图是一个以点A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若∠C =90°,∠B = 30°,AC = 1,
则BB′的长为( )
A. 2 B.4
C. D.8
在Rt△ABC中,∠C =90°,sinA=,则cosB的值等于( )
A. B. C. D.
已知:在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其中n>0),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动点P从点O出发,在四边形OABC的边上依次沿O—A—B—C的顺序向点C移动,当点P与点C重合时停止运动.设点P移动的路径的长为l,△POC的面积为S,S与l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四边形ODEF是等腰梯形.
1.(1)结合以上信息及图2填空:图2中的m= ;
2.(2)求B,C两点的坐标及图2中OF的长;
3.(3)在图1中,当动点P恰为经过O,B两点的抛物线W的顶点时,
① 求此抛物线W的解析式;
② 若点Q在直线上方的抛物线W上,坐标平面内另有一点R,满足以B,
P,Q,R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Q的坐标.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BM,DN分别平分正方形的两个外角,且满足
,连结MC,NC,MN.
1.(1)填空:与△ABM相似的三角形是△ ,=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2)求的度数;
3.(3)猜想线段BM,DN和MN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已知抛物线(其中).
1.(1)求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及顶点坐标(可以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2.(2)若记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直接写出的最小值;
3.(3)将该抛物线先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随着的变化,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都在某个新函数的图象上,求这个新函数的解析式(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