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二次函数y
1=ax
2+3x+c的图象经过原点及点A(1,2),与x轴相交于另一点B.
(1)求:二次函数y
1的解析式及B点坐标;
(2)若将抛物线y
1以x=3为对称轴向右翻折后,得到一个新的二次函数y
2,已知二次函数y
2与x轴交于两点,其中右边的交点为C点.点P在线段OC上,从O点出发向C点运动,过P点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O于D点,以PD为边在PD的右侧作正方形PDEF(当P点运动时,点D、点E、点F也随之运动);
①当点E在二次函数y
1的图象上时,求OP的长.
②若点P从O点出发向C点做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同时线段OC上另一个点Q从C点出发向O点做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当Q点到达O点时停止运动,P点也同时停止运动).过Q点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AC交于G点,以QG为边在QG的左侧作正方形QGMN(当Q点运动时,点G、点M、点N也随之运动),若P点运动t秒时,两个正方形分别有一条边恰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正方形在x轴上的边除外),求此刻t的值.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1,已知:已知:等边△ABC,点D是边BC上一点(点D不与点B、点C重合),求证:BD+DC>AD.
下面的证法供你参考:
把△ACD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BE,连接ED,则有△ACD≌△ABE,DC=EB,∵AD=AE,∠DAE=60°,
∴△ADE是等边三角形,∴AD=DE.在△DBE中,BD+EB>DE,即:BD+DC>AD
实践探索:
(1)请你仿照上面的思路,探索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图3,点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边上的点(点D不与B、C重合).求证:BD+DC>
AD.
(2)如果点D运动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外或内时,BD、DC和AD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创新应用:
(3)已知:如图4,等腰△ABC中,AB=AC,且∠BAC=α(α为钝角),D是等腰△ABC外一点,且∠BDC+∠BAC=180°,BD、DC与AD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
查看答案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
1=mx
2-(2m+3)x+m+3与x轴交于点A、点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其中m>0).
(1)求:点A、点B的坐标(含m的式子表示);
(2)若OB=4•AO,点D是线段OC(不与点O、点C重合)上一动点,在线段OD的右侧作正方形ODEF,连接CE、BE,设线段OD=t,△CEB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
小红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AD⊥BC,BD=4,DC=6,且∠BAC=45°,求线段AD的长.
小红是这样想的:作△ABC的外接圆⊙O,如图2:利用同弧所对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可以知道∠BOC=90°,然后过O点作
OE⊥BC于E,作OF⊥AD于F,在Rt△BOC中可以求出⊙O半径及OE,在Rt△AOF中可以求出AF,最后利用AD=AF+DF得以解决此题.
请你回答图2中线段AD的长______.
参考小红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在△ABC中,AD⊥BC,BD=4,DC=6,且∠BAC=30°,则线段AD的长______
查看答案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进入防汛期后,某地对河堤进行了加固.该地驻军在河堤加固的工程中出色完成了任务.这是记者与驻军工程指挥官的一段对话:
查看答案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地震灾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某社区响应恩施州政府的号召,积极组织社区居民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为了解该社区居民捐款情况,对社区部分捐款户数进行分组统计(统计表如下),数据整理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统计图.已知A、B两组捐款户数直方图的高度比为1:5,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捐款分组统计表:
组别 | 捐款额(x)元 |
A | 10≤x<100 |
B | 100≤x<200 |
C | 200≤x<300 |
D | 300≤x<400 |
E | x≥400 |
(1)A组的频数是多少?本次调查样本的容量是多少?
(2)求出C组的频数并补全直方图.
(3)若该社区有500户住户,请估计捐款不少于300元的户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