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在一次“探究性学习”课中,设计了如下数表:
n | 2 | 3 | 4 | 5 | … |
a | 22−1 | 32−1 | 42−1 | 52−1 | … |
b | 4 | 6 | 8 | 10 | … |
c | 22+1 | 32+1 | 42+1 | 52+1 | … |
(1)请你分别观察a,b,c与n之间的关系,并用含自然数n(n>1)的代数式表示:a=___,b=___,c=___.
(2)猜想: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猜想?
(3)观察下列勾股数32+42=52,52+122=132,72+242=252,92+402=412,分析其中的规律,写出第五组勾股数.
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的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请你利用图1或图2证明勾股定理(其中∠DAB=90°)
求证:a2+b2=c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BC=AD=4,AB=CD=10,∠DCB=90°,E为CD边上的一点,DE=7,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边AB向终点B运动,连接PE,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BE的长;
(2)若△BPE为直角三角形,求t的值.
如图,已知Rt△ABC中,∠C=90°,∠A=60°,AC=3cm,AB=6m,点P在线段AC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C向点A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AB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1时,判断△A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t为何值时,△APQ与△CQP全等?请写出证明过程.
(1)(操作发现)
如图1,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画图: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B′,点C的对应点为C′,连接BB′,则∠AB′B= .
(2)(问题解决)
如图2,在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2,PB=,PC=1,求∠BPC的度数和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
(3)(灵活运用)
如图3,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且PA=,BP=,PC=1,求∠BPC的度数.
如图,AM是△ABC的中线,∠C=90°,MN⊥AB于N,求证:AN2﹣BN2=A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