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数学试题 >

已知直线l经过A(6,0)和B(0,12)两点,且与直线y=x交于点C,点P(m...

已知直线l经过A(60)B(012)两点,且与直线yx交于点C,点P(m0)x轴上运动.

(1)求直线l的解析式;

(2)过点Pl的平行线交直线yx于点D,当m3时,求△PCD的面积;

(3)是否存在点P,使得△PCA成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y=﹣2x+12;(2)S△PCD=3;(3)存在,P点坐标为(1,0)或(6+2,0)或(6﹣2,0)或(2,0). 【解析】 (1)由A、B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l的解析式; (2)联立直线l和直线y=x,可求得C点坐标,由条件可求得直线PD的解析式,同理可求得D点坐标,则可分别求得△POD和△POC的面积,则可求得△PCD的面积; (3)由P、A、C的坐标,可分别表示出PA、PC和AC的长,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则可求得m的值,则可求得P的坐标. 【解析】 (1)设直线l解析式为y=kx+b, 把A、B两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 ∴直线l解析式为y=﹣2x+12; (2)解方程组,可得, ∴C点坐标为(4,4), 设PD解析式为y=﹣2x+n,把P(3,0)代入可得0=﹣6+n,解得n=6, ∴直线PD解析式为y=﹣2x+6, 解方程组,可得, ∴D点坐标为(2,2), ∴S△POD=×3×2=3,S△POC=×3×4=6, ∴S△PCD=S△POC﹣S△POD=6﹣3=3; (3)∵A(6,0),C(4,4),P(m,0), ∴PA2=(m﹣6)2=m2﹣12m+36, PC2=(m﹣4)2+42=m2﹣8m+32, AC2=(6﹣4)2+42=20, 当△PAC为等腰三角形时,则有PA=PC、PA=AC或PC=AC三种情况, ①当PA=PC时,则PA2=PC2,即m2﹣12m+36=m2﹣8m+32, 解得m=1,此时P点坐标为(1,0); ②当PA=AC时,则PA2=AC2,即m2﹣12m+36=20, 解得m=6+2或m=6﹣2,此时P点坐标为(6+2,0)或(6﹣2,0); ③当PC=AC时,则PC2=AC2,即m2﹣8m+32=20,解得m=2或m=6,当m=6时,P与A重合,舍去,此时P点坐标为(2,0); 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其坐标为(1,0)或(6+2,0)或(6﹣2,0)或(2,0).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某兴趣小组想借助如图所示的直角墙角(两边足够长),用32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篱笆只围ABBC两边),设ABxm

(1)若花园的面积为252m2,求x的值;

(2)若在P处有一棵树与墙CDAD的距离分别是17m6m,要将这棵树围在花园内(含边界,不考虑树的粗细),求花园面积S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

已知关于x函数y(2k)x22x+k

(1)若此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只有2个交点,求k的值.

(2)求证: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k)x22x+k0必有一个根是1

 

查看答案

如图,某人在山坡坡脚C处测得一座建筑物顶点A的仰角为63.4°,沿山坡向上走到P处再测得该建筑物顶点A的仰角为53°.已知BC90米,且BCD在同一条直线上,山坡坡度i512

(1)求此人所在位置点P的铅直高度.(结果精确到0.1)

(2)求此人从所在位置点P走到建筑物底部B点的路程(结果精确到0.1)(测倾器的高度忽略不计,参考数据:tan53°≈tan63.4°≈2)

 

查看答案

为了解某中学学生课余生活情况,对喜爱看课外书、体育活动、看电视、社会实践四个方面的人数进行调查统计.现从该校随机抽取名学生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参与问卷调查的每名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一项).并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由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n的值;

(2)若该校学生共有1200人,试估计该校喜爱看电视的学生人数;

(3)若调查到喜爱体育活动的4名学生中有3名男生和1名女生,现从这4名学生中任意抽取2名学生,求恰好抽到2名男生的概率.

 

查看答案

如图1,在矩形ABCD中,AC为对角线,延长CD至点E使CE=CA,连接AEFAB上的一点,且BF=DE,连接FC

1)若DE=1CF=,求CD的长;

2)如图2,点G为线段AE的中点,连接BGACH,若∠BHC+ABG=60°,求证:AF+CE=AC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