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混合液的凝固点/℃ |
-17 |
-28 |
-37 |
-49 |
-48 |
-46 |
-28 |
混合液的沸点/℃ |
103 |
104 |
107 |
111 |
117 |
124 |
141 |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
|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下左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 。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可以通过 把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 和 。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会 。
(1)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 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_________的位置,同时还说明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据表中数据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次数 |
物距/cm |
像距/cm |
第一次 |
9.0 |
8.9 |
第二次 |
13.4 |
13.6 |
第三次 |
15.0 |
15.0 |
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3)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丙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0C左右。
31. 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 ∠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 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的。
(2)在下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在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经历中,我们所经历的如下探究中,与 “测量细铜丝直径”方法相
同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
①装满水的玻璃杯还放多少大头针 ②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③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④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⑤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⑥测一测你的听觉的频率范围
⑦观察水的沸腾 ⑧探测红光外侧的热效应
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⑩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