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大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一些人,对声现象有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D、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在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19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 序号 |
钩码 重/N |
动滑轮 重/N |
拉力/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m |
有用功/J |
总功 /J |
机械效率 /% |
① |
4 |
0.5 |
2.3 |
0.2 |
0.4 |
0.8 |
0.92 |
87.0 |
② |
4 |
0.9 |
2.5 |
0.2 |
0.4 |
0.8 |
1.0 |
80.0 |
③ |
6 |
0.5 |
3.3 |
0.2 |
0.4 |
|
|
|
(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空白处的计算;
(2)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
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 (选
填“有关” 或“无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
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
号),可知他的观点是 的(选填“正确” 或
“错误”).
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18,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如图16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在使用杠杆时,每次都保持杠杆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 l1= F2 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17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15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相同。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