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实验课上做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时,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如图所示);稍后发现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日常生活中,居民使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在生产与使用中,应用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有( )
A. 生产时,采用了加压使石油气液化;
B. 生产时,采用了冷却使石油气液化;
C. 使用中,液态石油气要汽化成气体;
D. 使用中,液态石油气要升华成气体
用一块棉布手帕浸在盛有浓度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摄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人们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酒精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物态变化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1)利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2)冰箱通过致冷剂循环流动达到致冷目的,(3)焊接金属部件,(4)制酒工业利用蒸馏法提高酒精纯度,以上实例中,利用汽化、液化两次物态变化达到目的的是 ( )
A.(1) (3)
B.(1) (4)
C.(2) (3)
D.(2) (4)
“神七”飞船经过几天飞行后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该飞船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飞船因高速与空气摩擦生热被烧毁的危险,这种材料能起到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摩擦生热
C.材料不传热
D.材料受热熔化、汽化吸收了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