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液体 |
凝固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 |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_______________温度计。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88 |
90 |
92 |
94 |
|
97 |
98 |
98 |
98 |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根据实验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某同学为了测量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 ,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由图可得醋的体积为 cm3,醋的密度是 g∕cm3 = kg∕m3。
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1 |
60 |
12 |
缩小 |
2 |
30 |
15 |
缩小 |
3 |
20 |
20 |
等大 |
4 |
15 |
30 |
放大 |
5 |
12 |
60 |
放大 |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
(3)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4)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上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6)细心的同学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A′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已成功发射“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在飞船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请简述原因:
为了解决撤校合并后学生上学难问题,各地陆续配备了校车。请解答有关问题: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 (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 (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30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