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正在飞行的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子弹,说明这子弹:
A.速度很小 B.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反
C.速度为零 D.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同
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2012年12月份宿迁地区的平均气温约-37℃ D.人正常步行lmin约能走2 km
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关于“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更快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9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举一例);
(3)若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图21中A 处_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 调(填“左”、“右”)到 cm处,此时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与开始相比变 (填“大”、“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眼睛应在什么位置朝着什么方向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答:
(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 (填序号);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
(3)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换法”);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
(3分)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 ; ② .
(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