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额定电压是3.8V的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10Ω,小强想测量它的额定功率.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干电池3节、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1个、规格分别为“20Ω 2A”的滑动变阻器1个,导线若干.
(1)请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如图23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23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
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导线不允许交叉.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闭合开关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端(选填“A”或“B”).
(2)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A.灯泡灯丝断了 B.电流表接线短路
C.电源线接触不良 D.灯座接线短路
(3)小强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3丙所示为 A,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W.
(4)为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接下来小强应将滑片继续向 (选填“A”或“B”)移动,但是当他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最边缘时,发现都不能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8V,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华和同组同学利用体积相等的实心金属圆柱体甲、乙,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器材做了如图22所示的实验.
(1)分析①②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发现圆柱体甲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圆柱体乙的密度.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填字母).
(3)分析比较实验③④,可以验证猜想 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 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由此进一步推想,浮力大小与 力有关.
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快慢,小明做了如图21所示的实验:将相等质量的水和沙子先后装入相同的易拉罐中,放在石棉网上用同一个酒精灯对它们加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
质量/g |
温度升高10℃ 所需要的时间/s |
温度升高20℃ 所需要的时间/s |
沙子 |
30 |
64 |
89 |
水 |
30 |
96 |
163 |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和沙子 .
(2)在实验中,应不停地用搅拌棒搅动水和沙子,其目的是 .小明选用易拉罐而不用玻璃烧杯,其好处有 (说出一点即可).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 沙子吸收的热量.可以推想,如果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则 (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会更高些.
小刚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自行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自行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道路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自行车的初速度有关.为检验自己的猜想,他在水平木板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表面滑行距离与小球初速度的关系,小刚先后将小球从斜面 (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处释放,记录小球在 (选填“相同”或“不同”)表面上滑行到静止的距离,三次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2)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表面滑行距离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刚将先后将小球从斜面上的 (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处释放,三次实验中小球最后静止时如图所示.
(3)综合以上(1)(2)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自行车的初速度越大,道路表面越光滑,自行车滑行的距离越 .
(4)小刚发现,本实验的装置、做法与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实验的装置、做法有相似之处,结论可能也有相通之处.你认为实验(1)能否用于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实验(2)能否用于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
如图所示为小明和小华同学制作的直流电动机模型.他们用回形针做成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
用漆包线绕成矩形线圈,以线圈引线为轴,用小刀刮去轴的一端全部漆皮,另一端只刮去上半周漆皮;将线圈放在支架上,磁体放在线圈下,闭合开关且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不停地转动起来.
(1)线圈能够转动的原因是 .
(2)将线圈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其作用与直流电动机中的 作用相同.
(3)只改变 方向或 方向,都可以改变线圈的转动方向.
(4)如果电池、开关、导线的连接和性能良好,闭合开关后,线圈不能连续转动,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如图所示是小丽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A,小丽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小心移动,人眼一直在 (选填“玻璃板前A蜡烛一侧、玻璃板后B蜡烛一侧”)观察,直至A蜡烛的像与B蜡烛位置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小丽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在分析数据时发现实验序号为②的数据不等,你认为造成两个距离不等的原因可能是( )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5.30 |
23.02 |
25.60 |
28.50 |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5.30 |
23.15 |
25.60 |
2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