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每日新报》报道:这些“比风还要快”的高速列车,都被冠以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名字:和谐号.
(1)下表是“和谐号”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袭.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计算D609次列车从济南至四方全程的平均速度.
车次 | 运行区间 | 发车时间 | 到达时间 | 运行里程(km) | 停车站 |
D608 | 四方-济南 | 8:04 | 10:31 | 387 | 四方、潍坊、淄博、济南 |
D609 | 济南-四方 | 11:28 | 13:58 | 387 | 济南、淄博、潍坊、高密、四方 |
D35 | 北京-济南 | 8:10 | 11:34 | 495 | 北京、德州、济南 |
D36 | 济南-北京 | 12:00 | 15:24 | 495 | 济南、德州、北京 |
(2)全国铁路提速后,乱穿铁路面临的危险将增大.专家指出,时速达到200km/h时.500m以外的列车只需9s就能到达横穿铁路的行人面前.此外,时速200km/h的列车经过时,在铁路边掀起的风速将大于14m/s.铁路边的行人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吸进轨道.请你分析说明行人为什么会被“吸”进轨道.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中,部分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的电流不变;
猜想B: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超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猜想C: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
现有以下器材:A.定值电阻、开关和若干导线;B.电池;C.电压恒定的电源;D.滑动变阻器;E.电流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吴奇同学选取的器材是A、C、D、E.并添加了一只测量仪表.设计电路并按实验要求正确地测出有关的物理量完成了实验.请你分析:
(1)吴奇同学在实验中添加的测量仪表是______.
(2)在实验时,需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吴奇同学的做法是______.
(3)请你在下面方框内画出吴奇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4)通过分析数据.验证得出的结论应该和前面猜想______一致.
查看答案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王轩同学按计划将蜡烛依次置于下图中的a、b、c、d、e五点进行探究.在蜡烛置于 ______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______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2)为满足教学需要,张老师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所示,在一个用开有细缝的纸罩扎住的圆筒里安有凸透镜和可前后移动的灯泡,调节灯泡,当灯泡的灯丝处在凸透镜的 ______的位置时,从细缝中射出的光才会是平行光.
查看答案
赵越同学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与吸收热量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器材:两个相同的烧杯、两只温度汁、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酒精灯2个、铁架台等
探究过程:将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的烧杯在铁架台上组装好.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用温度汁分别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时间/min | | 1 | 2 | 3 | 4 | 5 | 6 | … |
水的温度/℃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煤油的温度/℃ | 25 | 27 | 29 | 31 | 33 | 35 | 37 | … |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1)______.
(2)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张超同学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过程及分析,请完成下列填空.
(1)在量杯中装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
1;
(2)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小心放入量杯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
2,根据______原理可求出橡皮泥的质量;
(3)再把橡皮泥团成球放入量杯使之沉入水底.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
3;
(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可推导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
下图是整个实验的操作情景.由图中读数可算出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kg/m
3
查看答案
赵洁同学因患感冒需要输液.医生嘱咐她扎针的手与输液瓶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高度差.否则将发生回血(血液倒流入输液管)现象.后来经查阅资料得知,正常情况下药液至少要产生8×10
3Pa的压强才能将药液压入人体.则输液瓶至少要高出扎针的手
m才能保证输液正常进行.(g=10N/kg;忽略输液管中气体柱产生的影响;药液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