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科学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所以人体始终向外散热.人体...

科学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所以人体始终向外散热.人体每小时释放的热量可以将相当于自身质量的水的温度升高2℃.求:
(1)一个质量为60kg的学生每小时向外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2)人体每秒钟向外散发的热量叫散热功率,该学生的散热功率是多少?〔c=4.2×l03J/〕
根据吸热公式求出60kg水温度升高2℃吸收的热量,即一个质量为60kg的学生每小时向外释放的热量;又知道散热时间,再利用功率公式P=求学生的散热功率. 【解析】 (1)60kg水温度升高2℃吸收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60kg×2℃=5.04×105J, 由题知,人体每小时释放的热量可以将相当于自身质量的水的温度升高2℃, 即:Q放=Q吸=5.04×105J, 所以,一个质量为60kg的学生每小时向外释放的热量: Q放=5.04×105J; (2)t=1h=3600s, 该学生的散热功率: P散===140W. 答:(1)一个质量为60kg的学生每小时向外释放的热量是5.04×105J; (2)该学生的散热功率是140W.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红在“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其中A、B、C是由相同的漆包线缠绕在铁钉上制成的电磁铁,A、B电磁铁横截面积相同,B、C线圈匝数相同.小红进行了如下操作:manfen5.com 满分网
(1)她将电磁铁A接入电路M、N间,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通过观察电磁铁______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从而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2)小红猜想电磁铁磁性强弱可能还与电磁铁横截面积有关,依据所给的实验器材,她应选择______两个电磁铁进行实验,原因是______.她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将其步骤补充完整.
a.将所选的电磁铁______(“串”或“并”)联后,接入电路的M、N间.
b.闭合开关,调节______,以使电路中电流大小适中,便于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c.通过比较这两个电磁铁______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是否与电磁铁横截面积有关.
查看答案
小明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实验室只有6V的电源,有“10Ω  1A”和“20Ω  2A”两种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
(1)根据实验要求,他应选择规格为______的滑动变阻器.
(2)他连接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将其改正过来.在错误的导线上打“×”,改正后的导线在图中画线表示,导线不许交叉.
manfen5.com 满分网
(3)改正错误后,小明开始进行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实验中,小明测得的三组数据如下表,请将表格空白处填写完整.
次数123
U/V2.53.02.0
I/A0.300.24
(4)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查看答案
小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观察到杠杆左端下沉,当他去调节螺母时,发现两侧螺母已丢失,聪明的小森在______(“左”或“右”)侧末端缠些透明胶就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
(2)某次测量中,如图所示的杠杆已处于平衡状态.若小森在两边钩码下方各拿走两个钩码,杠杆______(“左”或“右”)端将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小森应将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至______处.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小明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1)实验中他发现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上边缘,调整透镜及光屏均未得到解决,这时他应该换用______(“稍长”或“稍短”)的蜡烛,以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他再次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央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将蜡烛和凸透镜的位里固定,移动光屏直至光屏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查看答案
小阳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2)小阳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她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她的想法正确吗?______(“正确”或“错误”).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