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快速行驶的汽车,由于具有 ,刹车后不能立刻停下来,汽车轮胎表面上有凹凸的花纹是为...
快速行驶的汽车,由于具有 ,刹车后不能立刻停下来,汽车轮胎表面上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交流与评估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建湖外国语学校的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再探动滑轮”的活动以后,进行了小组交流,下表是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小组 | 钩码重G(N) | 动滑轮重G动(N) | 拉力F(N) | 滑轮机械效率η |
1 | 0.5 | 0.4 | 0.35 | 47.6% |
2 | 0.5 | 0.4 | 0.38 | 43.9% |
3 | 1 | 0.6 | 1.62 | 53.8% |
4 | 1 | 0.8 | 0.71 | 46.9% |
5 | 2 | 0.6 | 0.98 | 68.0% |
6 | 2 | 0.8 | 1.06 | 62.9% |
请你对表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______和______;
(2)1、2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
______;
(3)请你就如何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
①______;
②______.
查看答案
如何改善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开发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在生物质能、化石能源、风能、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能量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
(2)湛江市把发展沼气作为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农村,柴薪为农户使用的传统能源,柴薪燃烧的能量来自于______,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燃烧时,植物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
(3)湛江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光热资源充足,一年四季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的空白方框内填上相关的物理名称.
查看答案
你思考过“人在水平路面上前进时是否要克服重力做功”这一问题吗?如图所示,小文同学对此进行了研究.有关测量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表中的步距是指跨出每一步两角之间的距离;重心升降高度是指跨出每一步时,重心下降或升高的变化值):请你根据上述测量数据进行以下计算分析(g取10N/kg):
(1)站立时,小文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
2,则行走时小文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如图所示时小文的脚跟提起后的姿势图.O点是脚尖与地面的接触点,阻力F
2的大小等于人的体重,其中AO=16cm,AB=4cm,则排肠肌提起脚跟的动力F
1为多大?
(3)小文行走100m要克服重力做的功多少?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多大
质量m/kg | 步距l/m | 重心升高或降低h/m | 步行距离s/m | 时间t/s |
50 | 0.50 | 0.05 | 100 | 100 |
查看答案
某牌子的电热壶的铭牌如右表.求:
××牌电热壶 |
型号 | ××-1 |
额定电压 | 220V |
额定功率 | 800W |
频率 | 50Hz |
最大水量 | 1L |
出厂日期 | 07年3月 |
(1)电热壶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发热管的电阻.
(2)这电热壶在正常工作时,经9min将质量为1kg、温度为20℃水烧开(在一个标准气压下),水要吸收多少焦耳的热量?加热水时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千瓦时?{c
水=4.2×10
3J/}.
查看答案
与小功率用电器相比,大功率用电器在使用时插头发热比较厉害,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这一现象激发小明同学要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
现有如图所示的器材:装有相等质量煤油的A、B、C三个相同的烧瓶、温度计三支、两根电阻相同的锰铜合金线、一根镍铬合金丝、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在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有关”时:
①将B、C两烧瓶的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串联接入电路,其目的是______.
②随着时间增加,两瓶中煤油温度都逐渐上升,说明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有关.
③已知镍铬合金丝比锰铜合金丝的电阻大,通电一段时间后,烧瓶______中的煤油温度上升快.由此,小明得出结论:通电时间一定,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④另一个同学指出小明的结论不严密,请你将小明的结论补充完整:______.
(2)在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
①小明猜想:时间与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该导体产生的热量就越______.
②在原来电路的基础上,请你将A烧瓶中锰铜合金丝接入右图的电路中,使该电路能用来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大小的关系”这一问题.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