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小红同学用“伏安法”研究小灯泡(标有“3.8V”字样,电阻约为10Ω)发光时的电阻变化规律.(要求滑片P向左灯变亮)
(1)连接电路时开关需要______.
(2)将下图的实物图连接完整(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3)实验电路接好后,合上开关时,部分同学发现电路出现故障,主要有下表所列的两种情况,请根据现象和检测结果指出故障的可能原因:
故 障 现 象 | 检 测 | 故 障 原 因 |
①灯泡较暗 |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亮度不变 | |
②灯泡不亮、电压表示数较大、电流表无示数 | 取下灯泡,两表的示数不变 | |
(4)实验中,小红同学已经得到了下表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电 压/V | 1 | 1.5 | 2 | 2.5 | | 3.8 | |
电 流/A | 0.16 | 0.23 | 0.28 | 0.31 | | | |
电 阻/Ω | | | | | | | |
灯泡亮度 | 非常暗 | 很暗 | 暗 | 稍亮 | | | |
①第5次实验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上右图所示,此时灯泡的阻值______Ω.
②从已有数据推测,当电压为3.8V时,灯泡的亮度将______(更亮/更暗).
③预期小红将得出灯泡发光时灯丝电阻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及物重的关系,小华在斜面上每次都匀速拉动物块(如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斜面倾角θ | 物重G/N | 物块上升 高度h/m | 拉力F/N | 移动距离 S/m | 机械效率η |
1 | 30° | 5.0 | 0.25 | 3.4 | 0.50 | 73.5% |
2 | 40° | 5.0 | 0.35 | 4.2 | 0.50 | 83.3% |
3 | 50° | 10.0 | 0.35 | 8.4 | 0.50 | |
(1)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3次实验的有用功是______J,总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为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角越大,所需的拉力越_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______ (填“有关”或“无关”).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
A、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记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B.
B、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记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C.
C、换一铁球乙(m
乙>m
甲)从斜面上F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计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D
(1)每一次都要让铁球推动木块的目的是:______;
(2)由A、B两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由______两步得到的结论是速度相同,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查看答案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一操作的目的______.
(2)小刚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是______,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______;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cm,调整后,蜡烛在图上位置固定不动,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______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此时,小刚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查看答案
按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S是光源,SO是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线,画出SO的反射光线.
(2)为使杠杆OA保持静止,画出在A点所加最小力F
1的示意图和阻力F
2的力臂l
2.
(3)根据小磁针的N、S极标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查看答案
目前,核电站只能利用原子
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现在世界都在关注节能减排问题,太阳能被人们列入使用的新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①太阳能转化成内能;②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③太阳能转化成
能,太阳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