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通过试题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1 | 30 | 15 | |
2 | | 20 | 等大、倒立的实像 |
3 | 15 | | 放大、倒立的实像 |
4 | 5 | / | 光展上无像 |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1中像的性质为______;
②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物距为______cm;
③上表中实验序号3中的像距为______cm;
④实验序号4中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其原因是______;
⑤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在u>10cm范围内),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靠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若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标尺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往烧杯中倒入液体,测出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70g,把杯中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2所示;再测烧杯和剩下的液体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移动______使天平平衡.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倒入量筒内的液体的质量为______g,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______cm
3;
(3)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g/cm
3,查密度表可知该液体可能是______;
液体 | 水银 | 纯水 | 酒精 | 汽油 | 植物油 |
密度 (kg∕m3) | 13.6×103 | 1.0×103 | 0.8×103 | 0.71×103 | 0.9×103 |
查看答案
通过实验同学们已经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但小欣同学仍然认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似乎跟它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请你帮她完成验证此猜想是否正确的实验.
(1)现已提供的器材有:石块、细线、烧杯、适量的水.为完成此实验,还必须提供的一种器材是______.
(2)请将下面不完整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细线系牢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下,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某一深度,且不与烧杯接触,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
③将石块浸没在水中______,且不与烧杯接触,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2.
(3)分析与结论:
若F-F
1≠F-F
2,则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它浸没的深度______;
若F-F
1=F-F
2,则说明______.
查看答案
(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小芳做了丙、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①请你判断,______(选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实验能更好地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理由是______更明显.
②根据你判断的那组实验看到的现象,得到的探究结论是:在受力面积______时,______.
(2)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
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ρ
油的余下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用刻度尺测出OC的长度l
;
b.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
1;
c.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水平平衡;
d.用刻度尺测出______;
实验完毕后,同组的小明利用两次平衡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去推算这种油的密度时,发现______(选填“a”或“b”)的实验步骤是没有必要的.
利用上述测量出的必要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推导ρ
油=______.
查看答案
(1)如图甲所示,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请画出对应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2)如图乙,粗细均匀的木棒靠在墙上,请你在图上作出木棒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3)如图丙,完成电路连接,使L
1、L
2并联,电流表测L
2的电流.
查看答案
在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对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到了如下表中的数据(g=10N/kg):
实验次数 | 1 | 2 |
钩码质量(g) | 100 | 200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0.1 | 0.2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 0.6 | 0.8 |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m) | 0.3 | 0.6 |
机械效率η (%) | | |
(1)计算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填入表内.
(2)本实验中,动滑轮上有
股绳子承受重力.
(3)两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的值不同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钩码上升的高度不同
B.所挂钩码的个数不同
C.弹簧测力计向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不同
D.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不同.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