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屏幕上的手影 B. 透过放大...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屏幕上的手影
B.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
C.
花瓶在平面镜的像
D.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安培的名字作为单位的是( )
A.电压
B.电流
C.电阻
D.电功率
查看答案
小红用一只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练习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1)小红完成的电路连接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的滑片P应置于 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2)小红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任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且导线无接触不良之处,产生这种故障原因是 ______.
(3)排除故障后,为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得电压表示数为 ______V.
(4)小红还想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量一段电炉丝的电阻R
x,可是连接电路时发现电流表已烧坏,原电路不能使用.请你利用现有器材(电压未知的电源、量程合适的电压表、最大阻值已知为R
的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帮助设计一个不用改变电压表位置就能测出这段电炉丝电阻的电路.把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电炉丝的符号用电阻的符号表示).
(5)你的主要实验过程及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计算电炉丝电阻的表达式是:R
x=______.
查看答案
为了研究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某导体元件L的电学特性,小明和小华通过实验,测得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U/V | | 1 | 2 | 3 | 4 | 5 |
I/(×10-3A) | | 20 | 80 | 180 | 320 | 500 |
观察表中的实验数据,小明、小华对I与U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甲:通过导体元件L的电流可能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猜想乙:通过导体元件L的电流可能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猜想丙:加在导体元件L两端电压可能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经分析与论证,你认为,表中的实验数据支持上述哪种猜想?
答:______.通过导体元件L的电流I与加在它两端电压U之间的关系式应是:I=______.
查看答案
在学习了电和磁的知识后,小杰在家里饶有兴趣地做起了小实验.他找了一枚缝衣针,在“吸铁石”上擦了几下,然后用一根细软的棉线将缝衣针悬挂起来并保持水平,结果发现静止后针尖总是指向南方,这说明缝衣针已经磁化成一枚小磁针.
为验证奥斯特实验,小杰把通电的台灯(60W)导线移到缝衣针的上方,并靠近缝衣针平行放置,结果发现缝衣针并未发生偏转.
带着疑问,小杰在物理课上与大家展开讨论,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A:台灯有两根导线,其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产生的磁场相抵消;
观点B:台灯导线的电流小,产生的磁场太弱,不足以让小磁针偏转.
这时,老师让小杰用两节干电池(3V)和一段电阻线L(12Ω)重新做这个实验,结果缝衣针发生了偏转.
请你回答问题:
(1)磁化后,这枚缝衣针的针尖是______(选填“S”或“N”)极.
(2)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_____.
(3)课堂讨论形成的两种观点,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可知,通过台灯导线的电流I
1≈______A,通过电阻线L的电流I
2=______A;从而可以否定的是观点______(选填观点代号“A”或“B”).
查看答案
小明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圆形轨道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要探究动能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图;
②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______;
③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④上述实验中,利用纸盒被撞后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下列的四个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是______;
A.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
B、保持电阻大小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观察电流如何随电压变化而变化;
C.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D.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⑤如图丙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______路线继续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