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1)将一小勺白糖慢慢地加入满满一杯水中,杯中水______溢出(填“会”或“不会”),原因是:______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地放入水中,杯中水不会溢出,继续放入若干只回形针,水仍然不会溢出.细心的小雨同学发现: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请教老师后,她明白了:原来水的表面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______(填“引力”或“斥力”),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3)将一长一短两只蜡烛点燃后,用玻璃罩罩住,结果不同的实验小组发现了截然不同的实验现象:有的是长蜡烛先熄灭,有的是短蜡烛先熄灭.那么,影响蜡烛熄灭先后顺序的可能因素是什么呢?______.(填一种因素即可)
分子与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变化时,相互作用力就会随着变化,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变化的更快;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稍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根据影响蜡烛熄灭的原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析】 (1)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糖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糖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杯中水不会溢出. (2)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当水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3)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要高许多,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密度而减小,从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进入玻璃罩罩,所以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由上向下的填充的过程中,当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将点燃的蜡烛火焰包围时,就会熄灭.所以玻璃罩容积不同,二氧化碳气体填充的时间也不同. 故答案为:(1)不会,分子间有空隙.(2)引力.(3)罩的大小(合理皆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某反恐小组的拆弹专家下在拆除恐怖分子设置在飞机上的定时爆炸装置.如图所示,为使爆炸装置停止工作,应剪断线______.(填“a”或“b”) 拆除前起爆器上______电流通过.(填“有”或“没有”)
manfen5.com 满分网
(2)如图所示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由图,如你想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登山路线,其中沿______路线攀登省力:当你分别在A、B两处时,你的重力势能在______ (选填字母)处更大.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在实验《测量纸片的下落速度》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
(2)选用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______
(3)为了使纸片竖直下落,不乱飘,应采用图中的哪种方式释放纸片______
(4)实验中,若发现纸片下落过快,下落时间难以准确测量,可采取的对策有:
______;②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1)小明家的电能表上标有600revs/kw.h的字样,这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如果他家只有一件用电器正在工作,该转盘在6min内转了60转.这个用电器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______J,这个用电器的功率是______W,这个用电器可能是______(填一件家用电器的名称).
(2)泰州大桥的建设对完善国省干线的公路网,加强大江南北,特别是泰州、镇江、常州等市的交流,促进长江沿岸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沿江的开发开放,改善长江航运条件都具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技术人员介绍员大桥主桥为三塔两跨悬索桥,一经建成就是世界上第一座连续双主跨超千米的悬索桥.在大桥上通行的车辆严禁超载,请从物理的角度说出两点原因____________建造大桥时,要建底面很大的桥桩,目的是______
(3)中、高考考场为了杜绝利用无线通讯设施进行舞弊,采用了高科技手段来屏蔽______波的传递.中考英语听力磁带是用录音机录制的,如图所示为录音磁头简图,录音时,声音先转变成强弱变化的电流,当电流通过录音磁头上的线圈时,线圈周围就存在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开关、灯泡正确地连接到家庭电路中.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下图光线是水与空气交界面上的一条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