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manfen5.com 满分网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mL,根据F=GgV可计算出浮力.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______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第一组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______(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______
(1)由图读出铜块在空气中重G、铜块浸没在水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利用称重法求铜块所受的浮力; (2)量筒两次读数之差就是铜块的体积;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将下沉; (3)因为蜡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蜡块在水中漂浮,不能利用称重法测量蜡块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可以利用方法2,利用助沉法测量蜡块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解析】 (1)由甲图可得:G=2.2N,F示=2N, 铜块所受的浮力: F浮=G-F示=2.2N-2N=0.2N; (2)铜块的体积: V=40mL-20mL=20mL, 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 F浮<G; (3)利用方法2:用针把蜡块压入水中,读出蜡块浸没水中量筒的示数,求出铜块的体积,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故答案为:0.2N;20;F浮<G;2;用针把蜡块压入水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教学中,李老师先让同学们猜想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猜想了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质量和体积.李老师说如果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那么根据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排除质量和体积,你认为排除的理由是______
(2)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来探究塑料、陶瓷片、铜片的硬度关系,实验时每次让钢钉从管的顶部下落时应该注意______相同.同学们是通过观察______来判断材料的硬度的.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少人用电动自行车替代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使用前要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的电动车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下表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
最高车速≤30km/h一次充电连续行驶里程50km
蓄电池工作电压36V充电时间8h
一次充电耗电量0.6kW•h电动机效率75%
质量40kg最大骑行噪声≤62dB
若质量是60kg的人骑电动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人与车总重的0.02倍,取g=10N/kg,求:
(1)行驶10分钟,电动机对自行车做的功.
(2)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
(3)若摩托车百公里耗油2.5L,每升油4.65元,照明用电每度0.52元,试比较说明使用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哪种更经济.
查看答案
随着我国各大电网互联,发生短路故障后系统短路电流巨大,而且短路电流波及范围扩大,超导限流器这种电力设备应运而生,可以限制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减少短路电流对电网的冲击,隔断电网短路电流的传播,维护电网的稳定.它的电阻R随电流I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如图为35千伏/90兆瓦超导限流器,接入电网的示意图.
(1)当电路中的电流为2kA时,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功率是多大?
(2)为了使用电器短路后电路能保持稳定状态,R应满足什么条件?
(3)在R满足条件时,有人把超导限流器称为“不断电保险丝”,请你说明理由.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小周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
(2)小周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
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______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_____移动.
manfen5.com 满分网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
学习了机械效率知识后,全班同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
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B.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跟斜面的长度有关;
D.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小刚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每次都匀速将物体从斜面底部拉到了斜面顶部.下表记录了他的探究过程和数据.
实验次数斜面倾角斜面
材料
物重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J
总功
W/J
机械效率
η(%)
30°木板10.50.710.50.771
30°玻璃10.50.610.50.683
45°木板10.70.910.70.978
(1)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初步验证猜想______(填写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3)若要验证猜想D,应控制斜面的长、斜面的倾斜程度和______不改变.
(4)小刚同学知道额外功是因为摩擦引起的,他根据第②次数据又算出了物体在玻璃上拉动时的摩擦力为______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