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器材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 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2) 配制一大杯盐水;
(3) 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马铃薯的编号质量/g体积/cm3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放入盐水前在盐水中下沉后
A44.839.24033
B56.148.85041
C77.367.96957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2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猜想3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   
manfen5.com 满分网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 漂浮:F浮=G(因为漂浮时V排<V物,所以ρ液>ρ物); 下沉:F浮<G(因为浸没在液体中下沉时V排=物,所以ρ液<ρ物); 悬浮:F浮=G(因为悬浮时V排=V物,所以ρ液=ρ物); 上浮:F浮>G(因为浸没在液体中上浮时V排=V物,所以ρ液>ρ物). 解答本题可根据浮沉条件去分析. 【解析】 开始时,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则ρ液gV排=ρ物gV物.   猜想1认为可能是盐水的密度变大造成马铃薯下沉,如果是盐水密度增大,则马铃薯受到的浮力会增大,马铃薯就会上浮而不是下沉.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马铃薯放在盐水中过几天后,质量会减小,所以猜想2是错误的.   因为马铃薯放入盐水中过几天后,都下沉了,所以F浮<G,则ρ液gV排<ρ物gV物,   因为下沉时,V排=V物,所以ρ液<ρ物,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由放入盐水前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可算出放入前马铃薯的密度是ρ==1.12g/cm3,计算序号B和C的密度也同样是1.12g/cm3;   由放入盐水后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可算出此时马铃薯的密度是ρ′=≈1.19g/cm3,计算序号B和C的密度也同样是1.19g/cm3.   从表格中数据和计算结果来看,马铃薯放入盐水中几天后,马铃薯的质量和体积都减小了,但马铃薯的密度却是变大的,当马铃薯的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时,马铃薯就会在盐水中下沉. 故答案为 盐水密度增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 错误;正确; 由表中数据分析马铃薯的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知道,测量时总存在误差,通常将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叫做绝对误差.某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与百分误差(即最大绝对误差与电流表读数之比的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如下: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量程为0-0.6A电流表的读数百分误差
满刻度0.60A2.5%
满刻度的二分之一0.30A5.0%
满刻度的三分之一0.20A7.5%
满刻度的四分之一0.15A10%
满刻度的十分之一0.06A25%
满刻度的二十分之一0.03A
(1)上表中的最后一空格处相应的百分误差应是______%.
(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角度越大,百分误差_____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
小明和小华在做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后,又做了课本上“WWW”中的小实验:在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在瓶的a、b处各扎一个小孔(如图),观察发生的现象.
(1)他们发现从小孔b中射出的水流速度比小孔a中的大,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2)经过反复的试验,他们发现从小孔中射出的水流的射程s(从小孔处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OA)跟小孔在水中的深度h和小孔到地面的高度H这两个因素有关.为了研究水流的射程s与h、H之间的关系,他们将饮料瓶放置在水平桌面边缘,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他们得出了结论:小孔距水面的深度h越大,水流的射程s越大.
你认为根据图示的现象能否得出上述结论?说明你的理由.
    (能/不能),理由是   
(3)在实验中,需要测量水流的射程s,要求射程起点O的位置与a、b点在一条竖直线上,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他们确定O点的位置(写出具体的方法和原理).
方法:    原理:   
(4)他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小孔高度H/m小孔深度h/m小孔深度的平方根manfen5.com 满分网/manfen5.com 满分网小孔深度的平方h2/m2水流射程s/m
10.360.0400.201.6×10-30.24
20.360.0900.308.1×10-30.36
31.00.160.402.56×10-20.80
41.00.250.506.25×10-21.0
51.00.360.601.30×10-11.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小孔高度H一定时,水流射程s与    成正比.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小明在探究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时,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究了温度与气体压强的关系,小明取一牢固的密闭性好又能加热的钢制气罐,通过盖上的特殊孔,在气罐内安装了温度、气压传感器.对气罐缓慢加热,并记录数据如下:
记录序号
物理量
1234567891
气体压强/pa1.041.081.121.161.201.241.281.321.361.40
气体温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根据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本实验中的气压(p)与气温(t)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p=(______) p (其中 p=105 Pa).
查看答案
小明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后,想进一步探究影响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强弱的因素.经老师指导及查阅资料知,磁场的强弱可用物理量“B”来表示(单位为“T”),其大小与直导线中的电流I、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有关.小明通过实验所测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如下.
表一:当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0.02m时,磁场的强弱B与电流I的实验数据
I/A2.551020
B/T2.5×10-55×10-51.0×10-520×10-5
(1)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______
表二:当直导线中的电流I=5A时,磁场的强弱B与距离r的实验数据
r/m0.020.040.060.08
B/T5×10-52.5×10-51.67×10-51.25×10-5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______
查看答案
为了研究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某导体元件L的电学特性,小明和小华通过实验,测得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与加在它两端电压U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U/V12345
I/A0.020.080.180.320.5
观察表中的实验数据,小明、小华对I与U间的关系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A:通过导体元件L的电流可能与加在它两端电压成正比;
猜想B:通过导体元件L的电流可能与加在它两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猜想C:加在导体元件L两端电压可能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经分析与论证,你认为,表中的实验数据支持猜想______
通过导体元件L的电流I与加在它两端电压U之间的关系式应是:I=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