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
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B.10cm
C.16cm
D.20cm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查看答案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的有关知识后,根据观察到“在两端开口、一端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定深度的某种液体,再将扎有橡皮薄膜的那端浸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橡皮薄膜有时向上凹进,有时向下凸出,有时保持平整”的现象,猜想玻璃管内外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可能会对橡皮薄膜上凹和下凸有影响.于是他们用若干相同玻璃管和足够多的不同种液体进行实验,实验示意如图所示.他们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序号 | 管外液体 | 管内液体 | 橡皮薄膜 |
密度ρ1 (×l03千克/米3) | 深度h1 (×l0-2米) | 密度ρ2 (×103千克/米3) | 深度h2 (×l0-2米) |
l | 1.0 | 10 | 1.0 | 5 | 向上凹进程度很大 |
2 | 1.0 | 10 | 1.0 | 6 | 向上凹进程度较大 |
3 | 1.0 | 10 | 1.0 | 7 | 向上凹进程度较小 |
4 | 0.8 | 8 | 0.9 | 8 | 向下凸出程度较小 |
5 | 0.8 | 8 | 1.0 | 8 | 向下凸出程度较大 |
6 | 0.8 | 8 | 1.2 | 8 | 向下凸出程度很大 |
7 | 1.2 | 10 | 1.2 | ______ | 保持平整 |
8 | 1.0 | 9 | 0.9 | ______ | 保持平整 |
9 | 0.8 | 12 | 0.96 | ______ | 保持平整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时,橡皮薄膜向上凹进.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管、内外液体的深度相同,管内液体的密度大于管外液体密度时,橡皮薄膜向下凸出.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和4与5与6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橡皮薄膜向上凹进或向下凸出的程度越小.
(4)请你根据上述(3)得出的初步结论作进一步合理推理,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时,橡皮薄膜保持平整.若此推理是正确的,则实验序号7、8、9管内液体的深度h
2应均为______×l0
-2米.
查看答案
某小组同学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用若干节干电池作电源,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 2A”字样.
(1)他们连接的电路中还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如图(a)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的电路能够测未知电阻R
X.
(2)实验开始,他们闭合电键,发现无论是按补上导线后的图(a)还是按图(b)的操作,甚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所看到的现象均为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经过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可能是电压表发生了故障.于是决定在不使用电压表的情况下继续实验,并且分别测出了电路中最小电流I
1和最大电流I
2.接着改变干电池的节数,又重复做了两次实验.请在虚线方框内画出他们重新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3)他们设计的实验数据表格如下,请你完善表格中的栏目并简单叙述设计此栏目的理由:______.
实验次数 | 干电池节数 | I1(安) | I2(安) | RX(欧) | RX的平均值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根据他们测出的物理量写出计算未知电阻的表达式:R
X=______.
查看答案
在“测定石块密度”的实验中,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左盘内应放入______(选填“石块”或“砝码”).若加减砝码天平仍不平衡,则应该______使天平平衡.天平再次平衡后,盘内砝码情况及游码位置如图(a)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为______克.然后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石块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水面高度变化情况如图(b)所示,则该石块的密度为______kg/m
3.
查看答案
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叫做______,用它可以研究液体______的规律.图中的(b)和(c)和(d)探究的因素是______.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