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菁菁同学做“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关系”实验的电路连接情况,其中R
1是定值电阻,电源是两节有点旧的干电池,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1)通电前,菁菁检查发现图甲中的连线有误.如果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要变小”的要求,她只改动了一个线头的位置就连对了.她改动的方法是把接在C接线柱的线头改接到______接线柱.
(2)改接后电路正常工作.实验时改变变阻器滑片位置测量三次,其中第2次测量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可知当电压为______V时电流为______A.
实验记录表1(R1=5Ω) | | 实验记录表2(R2=10Ω)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 实验次数 | 4 | 5 | 6 |
电压/V | 2 | / | 2.8 | | 电压/V | 1 | 2 | 3 |
电流/A | 0.4 | / | 0.56 | | 电流/A | / | / | / |
(3)分析实验记录表1,发现每次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因此可得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初步结论为:______.从表1中的第1次实验到第2次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是向______(填“A”或“B”)移动.
(4)把电阻R
1更换为R
2后继续实验.晓峰打算按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2进行实验,如实验过程器材完好,连接无误,你认为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答:______,理由是______.修改后晓峰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并把表2填写完整了.若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分析上面两个实验记录表中的哪两次实验数据?答: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陆铭的妈妈张罗着端午节包凉棕.做凉棕要用“灰水”(用清水淋草木灰后渗出来的水)浸泡糯米.“灰水”太浓或太淡做出来的凉棕口感都不好,需要反复试做好几次才能确定,非常麻烦.于是陆铭就动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灰水”的密度,配合妈妈的“试做”确定浓度合适的“灰水”的密度数值.测量步骤为:
(1)将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处,观察指针指示如图1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左”或“右”).
(2)在玻璃杯中盛“灰水”,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称量结果为m
1=132.2g.
(3)把玻璃杯中的部分“灰水”倒入量筒,如图2,在表中记下量筒中“灰水”体积.
(4)把玻璃杯和剩余“灰水”再次放在天平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灰水”的质量m
2填入下表中.
(5)计算出“灰水”的质量和密度,填入下表中.
质量m1/g | 量筒中“灰水”的体积V/cm3 | 质量m2/g | 量筒中“灰 水”的质量m/g | “灰水”密度ρ/ |
132.2 | | | | |
(6)刚才做实验的“灰水”妈妈要用半斤,则可用量筒量取______m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琳琳小组所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
.有一次实验,物距为15cm,这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cm.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将逐渐移动到光屏中心位置的上方,要使像的位置重新位于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调.
查看答案
李立要在房间加装一个电灯,请你按照安全用电的要求,帮他完成上面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请你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查看答案
许多重大火灾都是由于线路故障造成,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导线连接处不良.由于导线连接处的阻值增大,在该处消耗的电功率将
(填“减小”或“增大”),会产生局部过热,引发火灾.假设某线路的导线连接处电阻为1Ω,如果100s内电流通过此处产生的热量为1×10
4J,则电流等于
A.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