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下面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B.一节新干电池...
下面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C.学生课桌桌面的面积约200cm2
D.今天教室的气温是45℃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实验室准备了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在A、B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里装有等质量的煤油,插入温度计用来显示煤油的温度.A瓶中浸泡的电阻丝的阻值大于B瓶中电阻丝的阻值.在探究实验中,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两个方案.
(1)在甲同学的实验中,所连接电路的一部分如图乙所示.
①将两瓶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上,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的目的是______.闭合开关,保持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一位置,通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填“A”或“B”)烧瓶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较大;
②在这个实验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升高的示数体现出来的,像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容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经常用到,请再举一例:______.
(2)乙同学要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乙同学连好图甲中的实验电路(要求闭合开关前变阻器滑片应调到右端);
②通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填“A”或“B”)烧瓶中温度计示数变化较大.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要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所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1)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的电路图;
(2)完成电路连接后,小明闭合开关,发现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不会改变,且灯泡亮度始终较暗,原因是
;
(3)故障排除后,小明测出了三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U、I、R分别表示灯泡的电压,电流和电阻,其中第三次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表中的空格补上;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电压U/V | 1.5 | 2.0 | |
电流I/A | 0.23 | 0.27 | 0.3 |
电阻R/Ω | 6.5 | 7.4 | |
灯泡亮度 | 暗 | 较亮 | 亮 |
(4)小明处理完数据后发现,三次测得的灯丝电阻相差较大,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值,他将三次测得的电阻取平均值作为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他的做法对吗?
,原因是:
.
查看答案
学习了机械效率知识后,全班同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B.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跟斜面的长度有关;
D.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小刚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
试验 次数 | 斜面 倾角 | 斜面粗 糙程度 | 物重 G/N | 斜面 高度 h/m | 沿斜面 拉力 F/N | 斜面长 s/m | 有用功 W有用/J | 总功 W总/J | 机械 效率 η(%) |
① | 30° | 粗糙 | 1 | 0.5 | 0.7 | 1 | 0.5 | 0.7 | |
② | 30° | 稍光滑 | 1 | 0.5 | 0.6 | 1 | 0.5 | | 83 |
③ | 45° | 粗糙 | 1 | 0.7 | 0.9 | 1 | | 0.9 | 78 |
(1)请你替小刚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小数位参照表中相关数据).
(2)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填写字母).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4)若要验证猜想D,应控制斜面的长、斜面的倾斜程度和______不改变.
查看答案
小明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
,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如在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旋动;
(2)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在测量过程中,当他将最小的砝码放进右盘后,指针再次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他应
.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
(3)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20cm
3,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
(4)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后,爱动脑的小明想出了一个不用量筒也能测出小石块体积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①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1;
②用细线把小石块栓好,使其浸没在天平左盘上的烧杯内的水中,小石块不接触烧杯,在天平右盘添加适量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的总示数为m
2;
③已知水的密度为ρ
水,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在计算小石块的体积时用到了一对
(填“平衡”或“相互作用”)力的物理知识.
查看答案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1)如图所示,现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两步调节是:
①
;
②
.
(2)完成上面的调节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
的清晰实像,根据该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3)小明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靠近透镜)之间,结果原来在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像变清晰.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