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建造设计师设计出了一种能漂浮在水中的城市,漂浮城市装有动力装置,可以移动,该漂浮...

建造设计师设计出了一种能漂浮在水中的城市,漂浮城市装有动力装置,可以移动,该漂浮城市三角形建筑的主体结构是中空的,强风能从中通过,可以确保当飓风来临时,把飓风对建筑的破坏降至最低.该漂浮城市高达360m,占地270万平方米,可容纳多达4万居民.酒店、商店只要是普通城市有的,这里都一应俱全.漂浮城市的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的功率为8.0×108W,请回答下列问题:manfen5.com 满分网
(1)假如某班级有40位中学生从岸上进入漂浮城市参观,则漂浮城市受到的浮增加______
A.2.0×102N      B.2.0×103N        C.2.0×104N      D.2.0×105N
(2)若三角形建筑空洞的面积为2.0×104m2,某次飓风正好垂直于空洞的表面吹入,1s流入空洞的空气质量是1.92×106kg,该地的空气密度是 1.2kg/m3,则飓风的风速是______
(3)若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只用来提供推动漂浮城市前进所需的能量,漂浮城市在平静的水面上沿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某一时刻开始,漂浮城市受到的水平方向的牵引力F随运动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漂浮城市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在50s-100s,漂浮城市做______运动.漂浮城市运动到第25s时受到的阻力为______N.
(4)从50s到100s内牵引力做的功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5)漂浮城市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manfen5.com 满分网
(1)漂浮城市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当有50位中学生从岸上进入漂浮城市,则漂浮城市增加的浮力就是50位中学生的重力. (2)知道1s流入空洞的空气质量和空气密度,可利用公式V=计算出空洞内空气的体积,知道空洞的面积,可利用公式L=计算空气移动的距离,又知道运动的时间,可利用公式V==计算风速. (3)从速度v与时间t图象乙上看出,在0~50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此时的拉力为24×108N,不是二力平衡状态,故此时的拉力与摩擦力无关,当50s到100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从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甲,根据二力平衡求出摩擦力大小.从速度v与时间t图象乙上看出,50s到100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判断50s到100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知道拉力F的大小,从而可利用公式W=FS=FVt计算拉力F做的功. (5)设时间为t,知道漂浮城市在匀速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牵引力F,从而可以利用公式W=FS=FVt计算牵引力做的功,知道接收太阳能的功率,可利用公式Q=Pt计算吸收的太阳能,再利用公式η=计算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 【解析】 (1)∵漂浮城市漂浮在水面上, ∴漂浮城市增加的浮力就是40位中学生的重力, 而G=500N, ∴漂浮城市增加的浮力为:F浮=40G=40×500N=2×104N. 故选C. (2)∵m=1.92×106kg,ρ=1.2kg/m3, ∴空洞内空气的体积为:V===1.6×106m3, 而空洞的面积为S=2.0×104m2, ∴空气移动的距离为:L===80m, 又∵t=1s, ∴飓风的风速为:V====80m/s. (3)从速度v与时间t图象乙上看出,50s到100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即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应该与拉力F大小相等, 从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甲,50s到100s时,拉力F=8×108N, 因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是不变的,即漂浮城市运动到第25s时受到的阻力为8×108N; (4)由速度与时间图象甲可知,50s到100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0.5m/s, 而t=100s-50s=50s, ∴牵引力F做的功为:W=FS=FVt=8×108N×0.5m/s×50s=2×1010J. (5)η=====50%. 答:(1)C;(2)80m/s;(3)匀速直线;8×108;(4)从50s到100s内牵引力做的功为2×1010J;(5)太阳能效率为50%.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和小红各自进行“测定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和电阻”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小灯泡均标有“2.5V”字样,所用电源和滑动变阻器相同.
manfen5.com 满分网
(1)小明按图(a)正确连接电路,并将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闭合开关后,三个电表的示数如图(b)、(c)、(d)所示,则他们所用的电源电压为______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______Ω.
(2)接着小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观察到滑片恰好在变阻器的中点上,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多少?,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3)小红连接电路时只用了图(a)中的V1,没有使用V2,连接的实物图如右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发现小灯泡______;经检查,是由于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实物图中将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查看答案
学会观察生活,动脑思考,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探究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好方法.
(1)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也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庭它应用了物理声、光、热、力、电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把表格中内容用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简要地填写完整:
汽车上的装置水箱里面用
水做冷却剂
方向盘汽车导航仪汽车喇叭
利用的物理知识    
(2)汽车给我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 污染等一些社会问题,人们已经致力于研究利用电能来做动力的新型汽车.如图所示,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工作过程中,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部件是   
A.电动机                    B.发动机
C.发电机                    D.逆变器.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manfen5.com 满分网
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
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
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
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______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支柱形状四棱柱圆柱三棱柱
塑料板与细沙总质量/克392400243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______牛(取g=10N/kg).
查看答案
为粗略测算电热器的功率,甲乙两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一个实验的原理设想:利用如图所示的电热器对水进行加热,测量相关的数据,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如果忽略掉热损失,就可以粗略地认为电热器消耗的电能等于水吸收的热量,然后再计算电功率.根据这个思路,他们将电热器放入一塑料杯里(杯外还包装有泡沫塑料),杯内装有水.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两个不同的电热器,以及质量不同的水  进行实验.表1、表2分别是甲、乙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已知水的比热容C)
        表1    水的质量m=400g(甲组数据)
时间(t)min12345678
温度(T)℃7076828994100100100100
表2   水的质量m=350g(乙组数据)
时间(t)min306090120150180210240
温度(T)℃222630333740434648
(1)实验前,同学们对两加热器的发热丝进行了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材料和长度相同,于是他们马上判断出两电热丝的阻值不相同,其判断的依据应该是   
(2)这个实验方案的计算原理是P=    (物理量符号参照数据表所示)
(3)要计算电功率,甲小组处理数据时,只选择了前六个数据,其原因是若计算加热时间取“8min”,则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而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是    (选填“实验误差”或“数据处理错误”).
(4)合理处理数据后,他们对比了老师给的电热器铭牌数据,发现误差比较小的是    组,原因是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它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有关,小组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的
高度h/cm
测力计
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
距离s/cm
13.02.01.26.0
23.05.01.215.0
33.08.01.227.0
43.010.01.230.0
(1)四次实验中,第______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
(2)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关.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