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如图...
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
两次实验(填序号).
(3)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______N.
测量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① | 1 | 20 | 2 | 10 |
② | 2 | 15 | 1.5 | 20 |
③ | 3 | 5 | ______ | 15 |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______(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 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
的实像.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物距(cm) | 40 | 35 | 30 | 25 | 20 | 15 |
像距(cm) | 13.5 | 14 | 15 | 16.7 | 20 | 30 |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
(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2,则图中
是沸腾前的情况(“甲”或“乙”).
(2)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温度(℃) | …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96 | 98 | 98 | … |
①从记录数据看,在第
min时的数据是错误的.
②当时的大气压
(“高于”“等于”“低于”)标准大气压.由表中数据得出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
(3)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
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
(1)请读出图1中刻度尺所测的长度是
cm.
(2)图2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是
℃
(3)小明在测铁块质量时,他调节天平平衡后,把铁块放在右盘,往左盘依次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请纠正他操作中的不妥之处:
.纠正后重新测量,砝码质量及游码所对的示数如图3所示,铁块的质量为
g.
查看答案
京沪高铁上运行的CRH380B型动车组(如图所示)采用4动4拖的编组方式,最大运营行驶速度可达360km/h.
(1)该动车组以最大运营行驶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3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假设在上述过程中动车组受到的牵引力为9×10
4N,求在上述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及功率.
(3)在这个过程中动车组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