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1所示.小李同学想要通过调节杠杠右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调节时应使右端的螺母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2)实验时,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______.
(3)如果采用图2的方法实验,当弹簧测力计由图甲所示竖直地拉变成图乙所示倾斜地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
(a)请在图2乙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结果见下表:
燃料 | 加热前的水温/℃ | 燃料燃尽后水温/℃ |
煤油 | 25 | 44 |
菜籽油 | 25 | 34 |
(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小明同学选择了两套相同装置,在实验中还应控制的相同的量有:______、______.
(2)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_.
(3)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那么小明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______.利用此实验方法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______(偏大/偏小).
查看答案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
水=1.0g/cm
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
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
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
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
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 | m1/g | V1/cm3 | V2/cm3 | m2/g | 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木/g•cm-3 |
测量值 | 6 | 370 | | | |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查看答案
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利用一些器材做了一组实验并且采集了下表两组数据.请分析两表中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表一(f
1=m)
实验序号 | u/m | v/m | u•v/m2 | u/v | (1/u)/m-1 | (1/v)/m-1 |
1 | 0.200 | 0.200 | 0.0400 | 1.00 | 5.00 | 5.00 |
2 | 0.300 | 0.150 | 0.0450 | 0.50 | 3.33 | 6.67 |
3 | 0.500 | 0.125 | 0.0625 | 0.25 | 2.00 | 8.00 |
表二(f
2=0.12m)
实验序号 | u/m | v/m | u•v/m2 | u/v | (1/u)/m-1 | (1/v)/m-1 |
4 | 0.200 | 0.300 | 0.0600 | 1.50 | 5.00 | 3.33 |
5 | 0.300 | 0.200 | 0.0600 | 0.67 | 3.33 | 5.00 |
6 | 0.500 | 0.158 | 0.0790 | 0.32 | 2.00 | 6.33 |
(1)分析表一数据,得出凸透镜的焦距f
1=______m;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对物距u、像距v和焦距f的具体函数关系进行大胆猜测:你的猜测是:______;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将烛焰向左稍许移动一些,为了使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可采取的措施:
①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②光屏不动,可在凸透镜前放一个______视眼镜;
③在B点换一个焦距比原来透镜适当______(填“大”或“小”)的凸透镜.
查看答案
如图 是“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______(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______(升高/不变/降低),具有这种熔化特点的固体叫______(晶体/非晶体).
查看答案
如图,写出下列测量仪器的读数或演示实验所揭示的道理.
甲:______ 乙:______ 丙: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