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______的关系.
(2)实验中要采用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而不是用光屏来接收像,是因为:______
(3)如果将蜡烛A向左下方向移动,像将向______方向移动,像的大小______
(4)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先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这支蜡烛的同侧观察另一侧的蜡烛,不断移动它,直到另一侧的蜡烛与观察者一侧的蜡烛完全重合时,停止移动,记下蜡烛的位置,即得到相应的蜡烛的位置,这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移去玻璃后的蜡烛时,换用白纸时,在白纸一侧看到到白纸上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当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在桌子的上方或下方,就不能使代替的蜡烛完全与像重合. 【解析】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 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2)实验中要采用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而不是用光屏来接收像,是因为平面镜成虚像,不会成在光屏上; (3)如果将蜡烛A向左下方向移动,像将向左上方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4)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推断其原因可能是: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 故本题答案为:(1)物和像的大小; (2)平面镜成虚像; (3)左上方;不变; (4)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和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差别,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控制变量,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____________相同.
(2)小明和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下列表格中.请你回答:
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时间t/分10203040150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T1/℃80645550412120
棉絮组水温T2/℃80564332282020
(3)除了采用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查看答案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即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在未知焦距情况下,要粗测焦距,方法是______
(3)若在实验时测得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离透镜30cm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______移动,在某一位置光屏上会呈现一个______像.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4)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使光屏向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清晰.
(5)当烛焰离凸透镜5cm时,光屏上______,但透过凸透镜能看到______像.若将烛焰移到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可以观察到这个像比刚才的要______一些.(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框中画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分别是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P′都是与凸透镜距离等于两倍焦距的位置)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