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只相同的蜡烛A、B竖立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如果有一块较厚的玻璃板和一块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时应选______的玻璃板.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只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3)移去蜡烛B,在原处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的像,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填“实”或“虚”)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______)
A、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物距u/cm | 实验序号 | 焦距f/cm | 像距v/cm |
15 | 1 | 8 | 17 |
2 | 10 | 30 |
3 | 12 | 60 |
(2)晓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_填数字序号).
(3)若物距调整为20cm,晓华同学想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选用三个透镜中焦距为______cm的凸透镜.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 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 ______.
查看答案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如图所示,人眼在C点处看到筷子B点的像在位置B′点.请画出B点的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过C点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