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让光露出“尾巴”来
当我们用手电筒照墙面时,我们只能在墙面上看到亮斑,而无法看见光的传播路径.我们将手移动到“光的传播路径”上的某一处,就能看到手上有一个“光斑”.
打扫卧室时就可以看见从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同时可以看见“尘土飞扬”.原来尘土很小,以至可以使大部分的光穿过而不被阻挡,同时,如果有光照到“尘土”上,则必有光的反射发生,使我们看到光的传播路径,使光露出“尾巴”来.
(1)我们平时没有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没有发生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2)我们往往看见“光曦”从云层中穿出(如图),对此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______.
A.由于光本身具有亮度,所以能够从地面上看见它的传播路径
B.由于云层中有小水珠、小冰晶等物质,既能让大部分光透过,同时这些物质又可以对光进行反射,所以我们会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C.由于光具有能量,所以我们会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D.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我们会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3)请利用以下器材,设计一个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案.
可供选择的器材:一盘蚊香、火柴、一勺奶粉、一把激光手电筒、足量的水,一个带盖的透明的玻璃箱.
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
(3)此实验说明了 ______.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i | 0° | 30° | 45° | 60° |
水中的折射角r | 0° | 22° | 32° | 40° |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 0° | 17° | 24° | 30° |
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______.
查看答案
以下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中位置关系时进行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这次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器材: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玻璃板、白纸、______(填入所缺的器材)
(2)探究过程:
①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吗?
②猜想与假设:可能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③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
A 移动点燃的蜡烛位置,再测量一组数据
B 将像和物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C 拿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记下此时的位置,即像的位置.同时记下点燃蜡烛的位置,即物体的位置
D 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E先在桌面铺上白纸,纸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步骤正确顺序是:______
(4)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次数 | 像距(cm)(像到镜的距离) | 物距(cm)(物到镜的距离) |
1 | 10 | |
2 | | 15 |
3 | 18 | 18 |
(5)从上表中可查得出的结论:______
(6)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
为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小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如何操作?______.
(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
(4)纸板A 和B 采用______色好一些,因为______.
(5)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 | 75° |
2 | 30° | 60° |
3 | 45° | 45°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