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下列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的数据,合理的是( ) A.质量约为50g B.体积约为0...
下列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的数据,合理的是( )
A.质量约为50g
B.体积约为0.5m3
C.密度约为1×102kg/m3
D.重力约为500N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活中,常会见到物体从高处下落的运动.如用手拿着一个小球和一张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小球和纸片.我们看到小球先地,纸片后落地.如图1所示.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在登上月球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锤子和羽毛,看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如图2所示.通过对图1与图2所提供的情景的对比
(1)使我们知道造成纸片比铁球下落慢的主要原因是
.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经研究发现,小球在离地面90m的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其下落的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h轴、h关于t的二次函数图象),试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得出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4s所通过的路程是
m.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有用功有/J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总功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83.3% |
3 | 4 | 0.1 | | 1.1 | 0.5 | 0.55 | |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与______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______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查看答案
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 | 液体 | 深度h(mm) | 压 强 计 |
左液面(mm) | 右液面(mm) | 液面高度差(mm) |
1 | 水 | 30 | 186 | 214 | 28 |
2 | 60 | 171 | 227 | 56 |
3 | 90 | 158 | 242 | 84 |
4 | 盐水 | 90 | 154 | 246 | 92 |
(1)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水的内部______.
(2)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有关.
(3)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他们应控制的量有______和______,要改变的是______.
(4)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得出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______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______Pa,由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
查看答案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
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
c,则P
b______P
c(小于/等于/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1)图C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比B的少,这是因为______;
(2)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 N;
(3)由图D、E可知桶中的水重是______N;
(4)由以上测量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