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以一定的速度将石子向斜上方抛出去,石子所做的运动叫斜抛运动.他想:怎样才能将石子抛得更远呢?于是他找来小丽一起做如下探究:他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保持容器水平,让喷水嘴的位置不变,用开关控制喷水的速度.
(1)首先让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即抛射角不变),做了3次实验:第一次让水的喷出速度较小,这时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A点;第二次,让水的喷出速度稍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B点;第三次,让水的喷出速度最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C点.如图,小宇和小丽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______一定时,当物体抛出的______越大,抛出的距离就越远.
小丽回忆起上体育课时的情景,想起了几个应用上述结论的例子,其中之一就是______.
(2)控制开关,让水喷出的速度不变,让水沿不同方向喷出,如图所示,又做了几次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小宇和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一定时,随着物体抛出时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增大,抛出距离先是越来越______,然后越来越______.当夹角为______时,抛出距离最大.这天,在运动会上,小艾很恼火地问:“为什么我在投标枪时甩力很大,投得很高,可是成绩仍不理想?,小宇听后哈哈一笑,解释道:“这是由于你投出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合适.要想投出好成绩,理想的角度应该是______左右.小艾听后恍然大悟.
(3)小宇和小丽总结了上述探究过程,他们明确了斜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飞行的距离与______和______的关系,他们感到这次探究的成功得益于在探究过程中两次较好地运用了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建模法”、“类比法”,只填一种)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30分,印尼附近海域发生8.9级大地震,引起强烈海啸.地震发生时,距震中1500km的马尔代夫海边,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如果他们及时接到地震警报,并立即奔向离海岸3000m的安全地区,便可不被巨浪卷走. 已知海啸在大洋中传播速度高达500km/h,孩子们逃往安全地区的速度为100m/min,那么:
(1)巨浪到达小孩玩耍所在地所用时间是______h.
(2)小孩跑到3000米安全地区所用的时间是______h.
(3)他们最晚在当天的什么时间之前接到地震警报,方可死里逃生?答:______.
查看答案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下表列出的是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θ
1与折射角θ
2的一组数据.比较这些数据可看出,在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发生折射的过程中,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入射角θ1 | 折射角θ2 |
10° | 6.7° |
20° | 13.3° |
30° | 19.6° |
40° | 25.2° |
50° | 30.7° |
(1)折射角______入射角(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在图(a)所示的一张白色卡片纸的正反两面分别画上一个鸟笼和一只鸟,然后让卡片像图(b)所示的那样高速旋转.那么,你从旋转着的卡片上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个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查看答案
汽车驾驶员看到路旁交通标志牌上写着“前方进入雷达测速区”.雷达测速所运用的物理原理是______
A.声呐定位原理 B.红外多普勒效应 C.红外热效应 D.声波具有能量.
查看答案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1)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白纸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和确定像的______.
(2)小明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薄玻璃板前,然后把另一支同样大小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点燃的蜡烛像附近并移动,想使它跟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重合.但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手中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经过思考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