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小明想:“声音的这种波动我为什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小明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小碟、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小明将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水中,使铁圈附上一层薄膜.小明将铁圈放在音响的喇叭前,打开音箱.这时,他发现,薄膜随着声音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如图所示.
(1)小明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
(2)小明的研究大致上经历了什么样的探究过程?
(3)小明在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运用了什么物理学的探究方法?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后折(如图乙).
观察分析图,请你写出两条信息:
(1)______;
(2)______.
根据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一条物理规律,请你表述如下:______.
查看答案
观察图,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表明
;
b图表明
.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查看答案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如图1,是明清两代皇帝祈谷、祈雨、祈天的地方.天坛的回音壁,人站在圆形围墙内附近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
在峰峦林立的山中大喊一声,可以听到好多次声响.反射回来的声音传入耳中,听到的就是回声.通常回声比直接传入耳中的声音(原声)稍晚一些到达耳中,如果晚到时间离原声终止时间0.1s以上,人耳就能把这两个声音区分开来,如果在0.1s以内,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就会使原声加强或延长.天坛的圜丘,是建筑师利用声音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圜丘第三层台面实际并不平,台面中心略高(图2),四周微微向下倾斜,当有人在台中心喊叫一声,传向四周的声音,有一部分被四周的石栏杆反射,射到稍有倾斜的台面后又反射到台中心,因为圜丘第三层半径仅11.5m,从发声到回声返回中心仅需0.07s,所以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分辨不开,只觉得声音格外响亮,还使人觉得似乎有声音从地下传来.
阅读上述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天坛回音壁的建造原理是什么?
(2)天坛的圜丘,人站在中央台上说话,为什么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3)举例说明回声带来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