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玲和小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在探究前,小玲将三个凸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间的距离,使太阳光在光屏上会聚一点,量得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分别为48cm、15cm和4cm,为了便于在光具座上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玲应选择焦距为______cm的那个凸透镜进行实验.
(2)凸透镜中心离桌面的高度约6cm,光屏中心离桌面高度约7 cm,小美将一个新买来长蜡烛用刻度尺量了一下,然后截下了一端,只把其中一端较长的蜡烛装上,小美截去一段的目的是______.
(3)当烛焰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只有12cm时,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不管怎样位置都承接不到实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如果用眼来观察蜡烛的像,眼睛、蜡烛、凸透镜的位置排列顺序是______.
(4)如果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______30cm,光屏距凸透镜的距离______30cm(填大于、等于或小于).______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____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
查看答案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晓雯最好在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3)晓雯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像.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①晓雯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②晓雯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
查看答案
2009年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能见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图甲所示,这是利用了
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如图乙所示,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
成像原理;方法三:如图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啤酒瓶底可以
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
查看答案
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填序号).
A.水蒸汽 B.小水珠
(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分钟.
查看答案
如图甲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C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
时间/min |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C | 90 | 92 | ______ | 96 | 98 | 99 | 99 | 99 |
(3)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C,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C,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查看答案